甄嬛(huan)还是甄嬛(xuan) 被几亿人念错还叫错吗?

如题所述

年末了,《甄嬛传》又着实火了一把,这一把火拜《咬文嚼字》所赐。“嬛”(huan)字原来读(xuan),敢情几亿人都读错了,这看似是个大问题,但换个角度想,一个被几亿人读错的字真的还算是“错”吗? 文字是一种约定俗成,字的读音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比如发酵的酵,就是1985年后才统一确定读法的,如果2012年全民都把“嬛”读错,那不妨也一笑置之,不要刻意去纠正了。《咬文嚼字》有些错误挑得对规范汉语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是勉强挑错就有博人眼球的意思了。 例如,列入今年十大语文差错的“酒驾”和“醉驾”的混淆使用就有些牵强。对于普通人来说,“酒驾”和“醉酒驾驶”都是喝了酒后开车,无论驾车人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小于、等于或大于80毫克,其实两个词汇都是在解释酒后驾车这个事实。当然,也有需要严格区分和使用这两个词的场合,如交警的检测报告等。普通人对于这两个词的日常使用不影响交流和理解,再说普通人日常说“酒驾”“醉驾”也不是呈堂证供,着实没必要较真。 其实,《咬文嚼字》历来“挑刺”的对象都是名人、名栏目,从莫言到郭敬明、钱文忠,再从《百家讲坛》到名人博客,该杂志的触角可谓无处不在,而且都是专拣有名气的、热点的进行“挑刺”。想想年初《咬文嚼字》给央视春晚的字幕挑错,纠缠于字幕的“嘛”“吗”用法,就觉得超级无聊。 再说回“嬛”字,这个字本来就是一个多音字,就连大学教授都说对于普通人来说没必要追求古汉字的古用意,只取大家能懂的读音也无妨,那么《咬文嚼字》要是认为几亿人都读错了,那到底是几亿人的错误,还是该杂志的错误呢?如果几亿人都读同一个音,有没有必要让这个字的读音顺应潮流呢?语言的使用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现代汉语词典》也在不断收纳新词汇。那么一个古汉字的读音不该回到故纸堆的读法,而是应该顺应时代。 其实,具备挑错功能的杂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也确实是其责任所在,但若总是挑出比较牵强的错误,大家就会怀疑它的目的,或许杂志是在为自己利益炒作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