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住校的利弊

我家孩子今年9岁,下个学期上四年级了。为了让他的潜能更好的开发,我想让他去成都好一点的学校上学。儿子从生下来到现在,一直跟在我身边,亲子关系算不错。我想让孩子住校,以锻炼他独立生活和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不知道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各位专家说说您的看法,谢谢!

让孩子住校到底好不好,有关争议在教育界一直存在。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住校生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学习压力大、竞争性强,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他们中心理异常的人数明显高于走读生。

老师分析说,住校生每周回家一次,与父母的沟通十分有限,一旦群体中出现早恋、厌学、小团体等现象,就极易受到影响。

男生小力说:“我怕周末回家,本来学习压力就够大的,每次回去,父母除了塞给我好吃的,就是没完没了地问‘学习怎么样’,真是添堵、心烦!”

男生小盛说:“我爸因为生意忙应酬多,一个学期才接我回家一次,他的事业的确很成功,但我和老爸没有共同语言。”

朱老师介绍说,不少学生反映,他们难得回家,家长就把他们当作客人,买好吃的,穿漂亮的,但心理沟通却很少,他们有话也不愿对家长说,宁可对电脑说。

五天受教抵不过两天放养

记者也碰到一些后悔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的家长,刘超就是其中一位。孩子住校两年多后,刘超发觉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成绩一样,并没有明显提高,反倒是特别爱面子讲虚荣。儿子同学中不少是家里买了车的,刘超陪儿子骑自行车离校门还很远,儿子就嚷着要下车,宁愿走路也不愿被同学看到他是骑自行车来的。刘超下决心将孩子转为走读。

杨全新先生也说:“女儿的住校经历可以概括为‘二大于五’,在学校的5天她能按时作息,可是周末一回家这种好习惯就没了,蒙头一睡就到中午。刚开始住校的时候,老师的‘家校联系卡’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比如说孩子这周的英语口语不错,但单词记得不够熟练,家长回家要多督促孩子背诵单词之类的。时间长了,可能是老师对孩子太熟悉了,反而写不出新东西了,都是流于吃饭怎么样、睡觉怎么样的套话。孩子在校到底表现如何,家长也了解不到太多的细节。”

让“玫瑰”悄悄收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寄宿制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住校制度本身无所谓利弊之争,关键在于学校、家长、孩子三方加强沟通。

她说,实践证明,学校多组织活动把德育培养贯穿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是加强对住校生心理引导的有效办法。现在的孩子个性和自我表现意识增强,如果一味说教,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这位老师办公室的铁柜里,保存着一个玻璃罐,里面盛满了粉红色的纸鹤。纸鹤上静静躺着一张纸条。这是一个女生向男生表白心迹的“信物”。该老师帮这个男孩保管玻璃罐已经一年多了,连盖子都没打开过,更没有看过那张纸条的内容。她提醒自己,要克制好奇心,保护孩子的隐私,这是获得他们信任的关键。

在谈到住校生是否更容易成为早恋的“高发群”时,该老师承认,住校生的确容易擦出火花,但老师也有约束他们的办法。比如在教室里轮换学生的座位、定期轮换学生干部等,避免男女同学在长期搭档中产生感情而影响学习。其实青春期的好感往往是朦胧而短暂的,如果老师经常用丰富的活动和变换的外环境巧妙加以引导,学生心中开放的“玫瑰”就会悄悄地自然收拢。

三方沟通最重要

宋城华美学校的朱老师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职责很大程度上转移到校方,家长的确是轻松了许多。但是华美学校的住校生好几周才回家一次,与父母的沟通有限,所以学校、家长、孩子三方加强交流十分重要。

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尽量抽出时间,向任课老师和生活老师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孩子回家的时候,也不要只顾着给他吃好穿好,要淡化家长的权威意识,听听孩子内心的快乐和烦恼。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及品德培养是无法替代的。独生子女外表个性早熟,内心却常感到孤独和渴望帮助。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情绪或心理上的微妙起伏,应及时疏导,不要说教式地训孩子,最好是给孩子列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减压方法。

一些专家建议,寄宿制学校可多开设有关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的心理学讲座,多创设能让学生融入团队生活的情境和机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3
你家的孩子年龄还小,在你多年呵护下成长,一时间要面对不同的生活方式,会让他非常不习惯;要是让他住校,第一,你要考虑校方方面,学校的管理如何,保育员的水平如何等等;第二,你要考虑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面对这一变化的心理问题,避免产生影响日后的心理障碍。我明白现时家庭中,对孩子都非常‘服务周到’,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安排最好的;这虽然是家庭成员对孩子爱的一种表现,但通常都会过分了,导致孩子依赖性极高;要是想让孩子独立,家庭成员要‘狠心’一点,让他分担家庭中,在他能力范围内的一些工作。现在弄不弄就什么住校、高价给别人培育孩子,让孩子独立什么的,我觉得是多余的,试想一下,我们这些成年人,童年没有经过这些东西,现在还不是好好的,问题出于家庭,有正确的引导,就不用交给别人的教了;况且,中间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教的人素质等方面如何,要是素质等方面较差的,岂不是自己把孩子教坏,感觉好像把孩子的未来作赌注哦;
第2个回答  2013-10-23
我个人认为九岁的孩子住校有点太小,如果孩子懂事,性格开朗,就没什么问题,住校利大于弊。你说你儿子从小都待在你身边,如果孩子有依赖你的倾向,最好还是等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在考虑住校。有依赖倾向的孩子通常都不能一时转变为独立的,要转变也要慢慢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接触事物的增多,他会慢慢独立,不会在依赖,这时你再让他住校,他会很快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的。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够独立,但是我记得我九岁的时候非常想待在父母身边,不懂的事情,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还要及时向父母求教。九岁接触的事情还是很少的,经验不够..九岁的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一边要学习,一边要自立,一边还要承受孩童不该有的压力,我认为弊大于利。
第3个回答  2020-06-07
住个屁的校,7成可能毁了孩子一辈子,剩下三成给你养出来一个只会学习的低能儿。而且毁了孩子的健康,遇到不好的老师,同学孩子很难反抗。更会毁了孩子的身体。我三年级开始住校,私立学校老师能力很强,就是没有师德。打个比方晚上集体睡觉有老师监护一个屋子睡,孩子晚上想去厕所可以但是因为打扰到老师休息了回来先罚站四五个小时等老师睡够了半夜醒了叫你回去才能睡。她要是半夜没醒就站到天亮吧。她怕小孩睡觉翻身吵到她,还会抓到一个睡觉有声音的小孩让这个小孩抓下一个人。一直抓到天亮,你能体会到半夜睡着被叫醒抓你朋友起来的感受吗?还有个屁的友谊,还有各种扎马步,俯卧撑在小孩长身体的时候不让孩子吃饭不让孩子休息。要不是现在时间过去太久了我一定回去曝光毁了这个垃圾学校。曝光一下防踩雷,河南省平顶山市新程街小学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我不是专家,一个大一新生,我的看法是,任何事都有利弊,我觉得离家后的孩子开始有点不习惯,要多关心他,帮他找到朋友,慢慢的就会好一些,但要多去问他关心他。。。我读初中是爸爸教我,高中他经常来看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