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

如题所述

程耀芳 陕西省建筑设备安装质量检测中心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设计结构更加复杂,对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单位为了确保施工安全,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存在问题;有效措施How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Cheng YaofangShaanxi building equipment installation quality control center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rapid development, expanding the scale of construction, the design structure is more complex,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Construction uni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ensure project quality and safety, mus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measures.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monitoring; existing problems; effective measures建筑工程安全质量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目前建筑行业以“国家监督、企业负责、行业管理、职工遵章守纪”为管理体制。施工企业要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科学化,建立专门的监理、检查机构,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一、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 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导致大量人力资源、农村劳动力涌进建筑行业。然而,建筑施工队伍大部分由农民工组成,农民工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安全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导致建筑工程的作业方法、操作方法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使得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难以进行。近年来,我国虽然颁布了一些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的具体的规范与安全标准,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未能真正落实,受建筑行业多工种协调作业和人员流动大的影响,致使各种安全知识培训、宣传和教育工作难以实施,各项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导致施工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2.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建筑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任务和监督工作未能落实到具体的施工环节中,缺乏严格的安全责任制,一些安全监管人员降低了监管工作的效用,致使不能及时发现、治理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另外,一些建筑工程中存在一人兼多岗的问题,导致出现违章、违规的生产操作,或者是个人违法行为得不到制止和纠正。3. 监理工作有待加强。由于我国监理工作也处于起步阶段,监理人员的管理职责还未完善,出现一个监理员监督多工地的问题,这就会监理人员无法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能,对施工专项方案无法进行科学的审查。此外,有些监理人员对有关技术规章、法律法规不熟悉,不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对违章、违规作业行为不能及时纠正,使得建筑工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二、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管理的有效措施1.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严格规范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受现场施工人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低的影响,并且缺乏安全意识,就会出现多岗位兼职、消极怠工等不良行为。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积极组织各种安全知识培训活动,促进施工人员的规范性操作,提高管理水平;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单项、分项工程要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避免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隐患,加大事故的监管力度。2. 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落实监管职责建筑工程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并制定完整、科学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部门、监管机构要严格贯彻落实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标准、条例,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行使监管职责。此外,还要加大执法力度,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要深入了解项目设计的要求,及时发现、分析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严格规范、约束工程实体的安全监督活动,依据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其生产作业进行监管;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完善、系统的管理体制,将责任制落实到具体的施工环节中;改变传统被动的管理方式,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预防、分析、治理,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从而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3. 加强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安全行为的监督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卫生管理制度、门卫岗位制度,进行文明施工管理,按照相关规定设置牌图、围挡、材料堆放;及时淘汰落后的设施、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手段。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安全监督手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为施工单位提供气象、水文等方面的信息资料,监督施工单位使用、购买不合格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用具、施工配件等,对施工单位出现的违规行为要严格处罚,限期改正,做好跟踪检查工作。监理单位要做好施工单位的审查工作,审查施工单位的操作资质证书、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认真审查施工机械、设施、设备,切实加强对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和管理。4.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建筑工程单位应加大重视力度,加大安全投入。应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要求,掌握施工现场工序的危险系数,保证购置数量足够、质量安全和功能完备的防护用具。还要重点监督、检查施工过程中的临时设备,确保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5. 提高监督人员的监督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有关建筑工程的监督人员要学法、懂法,切实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严格按照国家的监督政策、制度行使监督管理职能,不断完善自身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素质,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使监督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水平。结语:总之,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由于建筑工程规模庞大,人员流动大,给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在企业内部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道工序中,加大监督、排查力度,确保施工项目的安全与质量,提高整个施工项目的安全系数。[4] 何沛. 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8
要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执行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个标准,仅凭制度创造不出效益,如何将强制性的制度升华到企业文化层面,使员工普遍认知、认可、接受,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建立“人人要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安全理念,是构建制度文化真正内涵。因此,只有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将相应职责落实每一个人,让所有都知道自己的职责与义务,这样才能为下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执行力提供依据。
2、责任是安全生产执行力的关键
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核心,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是安全生产执行力的关键,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往往造成安全生产问题上互相推诿的现象,最终导致安全隐患无人去消除,引发事故。
(1)领导重视。任何工作只有得到领导的重视,才能顺利进行,如果领导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那么就会出现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只有企业领导重视,真正的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安全生产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才能有效执行下去,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
(2)宣贯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和掌握自身的安全生产职责。人员流动大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这就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掌握人员流动情况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凡新进场人员均必须进过岗前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掌握自身的安全生产职责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后方给予上岗,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人。
(3)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部门及安全员应对各级人员和各职能部门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能履行安全职责的职能部门和人员给予处罚,确保所有人员均能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3、加强安全生产沟通
沟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有效的沟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没有沟通员工就不理解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也不明白自身的安全生产职责,甚至不懂得本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及相应的自救知识,就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沟通即将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传达到每一个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