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评价各种人性假设理论,为什么人性假设对激励有何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2
人性假设,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之分。但是不管哪种学说,都是为了在了解人性的基础上,针对其所处需求层次更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兵书上讲,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唯有了解了人性,方可以更有效地做好员工激励。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的历史人性假设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概念的提出,一般认为肇始于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麦格雷戈(D.Mcgregor),他认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定。”麦格雷戈对历史上的一些人性假设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了人性假设的X理论和Y理论(1957)。继麦格雷戈之后,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埃德加·沙因(E.H.Schein,1965)对人性假设提出了另一种分类,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深入,管理学界对人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70年,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W.Lorsch)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即超Y理论。1981年,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在比较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管理特点之后,参照X理论和Y理论,提出了Z理论,这是一种基于道德人假设的管理理论。中国学者对人性假设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思想,例如,吴昊依据“组织发展阶段论”提出了创新人假设(2000),吴继霞基于当代的环境危机提出了理性生态人假设(2001),俞文钊根据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提出了学习人假设(2003),而张向前根据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了人性假设H理论(2004)。在上述各种人性假设中,我们认为,在管理实践中有着较多应用的核心假设大致有六种,它们分别是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道德人假设、学习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二、人性假设与管理模式选择在管理学的历史上,管理理论的发展总是与人性假设的发展同路前行的,不同的人性假设往往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模式。经济人假设是管理实践中最早出现的人性假设,在此假设基础之上形成了所谓的古典管理理论。一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由泰勒(F.W.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H.Fayol)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M.Weber)的行政管理理论所引领。这些理论的重点在于“物”而不是“人”,强调管理过程的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强调生产过程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不太在乎组织成员之间的感情、交往和士气。社会人假设和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提出与梅奥(G.E.Mayo)的霍桑实验和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密切的关系,前者强调了个体的社交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后者强调了个体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基于这两种人性假设,西方管理理论进入到人群关系理论阶段,与之对应的则是民主管理与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一般认为,社会人假设的提出,标志着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重心开始从“关心物,以人适应物”向“关心人,以人为中心”转变。自我实现人假设是社会人假设的继续和发展,它继承了社会人假设所提出的“只有满足人的社会需求,才能对人有最大的激励作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发挥。道德人假设和学习人假设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两种较为重要的人性假设,它们的提出说明管理学界对于人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道德人假设认为人们在追求物质需要的同时,能够承担对组织的道德义务和责任,并且能够以道德自律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学习人假设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人们的学习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因此,管理的重点就是以人为本创建理性化的学习型员工、团队、领导与组织。基于道德人假设和学习人假设的管理理论主要是文化管理理论,它们的共同特征就在于进一步突出了“人本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复杂人假设是沙因在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这几种假设虽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理论主要是权变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从管理实践的角度看,古典管理理论、人群关系理论和文化管理理论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有着大量的应用,而具体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则需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来做具体的分析。三、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人才激励分析人才激励问题是组织的一个永恒话题。从人性假设与管理模式的对应关系上不难看出,主流的管理模式大致有四种,即古典管理模式、参与管理模式、文化管理模式和权变管理模式,而管理模式不同,激励机制也有所不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