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俄罗斯引进了多少种型号的侧卫系列战斗机?

如题所述

第一批苏-27

1992年俄罗斯向中国交付第一批苏-27,包括20架SK和4架UBK。

这批战机采用苏-27标准的SUV-27火控系统,其配备如下:

RLPK-27雷达,采用NO01E天线

OEPS-27E光电跟踪系统

ILS-31平显

Shchel-3UM头盔瞄准具

TS100火控计算机

SEI-27数据链系统

(苏联/俄罗斯的军工电子命名体系:SUV是机载综合火控系统的代号,RLPK是雷达系统的代号,而我们常说的NO01实际是雷达天线的编号,E代表出口型)

苏-27的这套火控系统对战斗机目标(RCS=3平方米)的搜索距离达80-100千米,跟踪距离可达60-70千米。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但受限于数据处理硬/软件的能力,只能同时攻击1个目标。

苏-27虽然也配备了早期的数据链,但限于数据处理能力和传输速度,只能向同行友机传递目标航向、预定拦截点等简单信息。

中国的苏-27SK和俄罗斯空军的苏-27S航电系统是基本一样的(包括L006雷达告警机),只是带有保密性的主动干扰机不同:苏-27S是L005,苏-27SK是L203/L204,这也是世界各国军机出口的通例。

第二、第三批苏-27

1996年俄罗斯向中国交付第二批苏-27,包括16架SK和6架UBK。

这批苏-27SK比第一批苏-27SK的改进之处在于其雷达采用NO01P天线,提高TWS精度,可以同时攻击两个目标。综合导航系统增加了A737
GPS系统。

2000年后第三批28架苏-27UBK陆续交付,其配备和第二批苏-27SK大致相同。另外据称火控系统具备有限的对地攻击能力,可以制导如КАБ-500L/KR和Kh-29T这样的对地攻击精确制导武器。但并没有实际配置。

苏-27的改装

据国外媒体的消息,中国在2001年向俄罗斯的NIIR购买了20套采用NO10M无源相控阵天线的ZHUK-MS雷达的无源相控阵天线及发射机,用于现役苏-27战斗机的改装。其发射机峰值6千瓦,平均功率1.5千瓦,对5平方米的空中目标的迎头搜索距离为140-150千米。尾追搜索距离分别为55-60千米。有16个工作频率,可同时精确跟踪12个目标,同时攻击4个目标。这将大大提高苏-27的空战能力。

请注意,这是无源相控阵版本的“隼”,而不是尚在试验中的SOKOL有源相控阵版本的“隼”。而且这一消息尚未获得证实。

苏-27SMK

90年代中国向俄罗斯采购苏-27的生产许可证,根据当年报道,俄罗斯向中国推荐的型号是单座多用途型苏-27SMK,这个型号主要加强了苏-27的对地攻击能力,其改进主要有;

采用ZHUK-27火控雷达

采用MFI-68多功能显示器的玻璃化座舱

加强机身结构以适应载弹量和油量的增加

机翼增加两个负荷为2000千克的挂架,以挂载大型空地武器

配备P-77E空空导弹和Kh-59ME空地导弹等武器

加装空中加油系统

但中国最终没有接受这个方案。现代空战带给飞行员的工作量很大,单人操纵机载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尤其是对地武器)时常手忙脚乱。大航程产生的长时间留空,也容易使飞行员疲惫,不利于应付复杂的作战情况。因此战斗轰炸机都需要加入第二名飞行员,也叫武器操纵员,专职负责操作机上雷达、通信等各种火控系统,使用武器发起攻击。而另一名飞行员则专职负责具体航行操纵和自卫空战。这也就在这个方案基础上催生了苏-30MKK。

第一、二批苏-30

第一、二批苏-30MKK于2000年至2003年陆续交付,共76架。

苏-30MKK的火控系统由两部分组成:SUV-VEP空空火控系统和SUV-P空地火控系统,SUV-P火控系统是苏-30MKK新增加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障战机对地/海面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打击,SUV-P空对面火控精确制导系统与SUV-VEP共用探测设备,仅在处理方式上有所差异。它能与精确制导武器进行宽频通信,可将精确制导武器所攻击的目标数据、武器的导航数据等显示在座舱的4个显示上。SUV-P还与机载光电吊舱中的电视制导装置结合,以发射如Kh-59ME这类电视制导武器。

这套系统主要配备如下:

RLPK-27雷达系统,配备NO01VE天线

OEPS-30E-MK光电跟踪系统

MVK火控计算机

1553B数据总线

TKS-2高速数据链

NO01V系列雷达天线,是俄罗斯已经定型并投入使用的苏-27系列用机载雷达中真正具备对空对地/对海探测的多用途雷达天线,可以提供完整的空对地模式包括DBS、SAR及GMIT等。

俄罗斯正在使用NO01V雷达天线改装其已有的苏-27,其对战斗机大小目标(RCS3m2)的迎头搜索距离为135-150千米。但苏-30MKK使用的NO01VE天线是NO01V的简化出口型,迎头搜索距离只有80-100千米,后向为40千米。使用空对空TWS模式时最多可追踪10个目标、同时制导2枚RVV-AE(P-77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的出口型号)攻击2个目标。不过机载火控电脑具备同时制导6枚导弹的能力,但需要雷达天线更换为相控阵。

TKS-2型(俄罗斯内部称为R098)战术加密高速数据链可以支持16架编队的联合作战。可以充分支持苏-30MKK实行联合网络作战,实现编队内的信息共享,比如编队的雷达可以交替进行开机以扰乱对方的电子侦察系统。僚机可在完全不开雷达的情况下进行“隐密”攻击,也就是由长机提供火控数据给僚机,僚机以此为发射出去的导弹进行无线电指令制导。

具有高效高速的数据链,大大提高了苏-30MKK的信息感知和共享能力。从飞机和飞机这种单机上的对抗,走向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抗,为走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网络中心战打下基础。

总的来说,苏-30MKK的航电系统基本达到了与西方先进战机相媲美的水平,作战部队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向体系作战的转变。

第三批苏-30

第一、二批的苏-30MKK目前仍旧处于MK-1标准,从今年起中国海军航空兵接收MK-2标准的苏-30MKK,数量是24架。

按俄罗斯媒体的说法,与苏-30MK相比,苏-30MKK共安装了150套新设备,包括空面武器控制系统、火控系统、光学定位仪、无线电侦察装置、视频记录系统、头盔瞄准仪、电视制导设备等,拥有更强的目标识别和指示能力。

雷达采用NO01VEP天线,对空探测距离稍增加到90-110千米,增加雷达空对地信道,可同时攻击两个地面目标。空面武器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制导增程型的Kh-59MK和Kh-31A反舰导弹。据称,苏-30MK2已成功完成了对海上低分辨率目标的导弹发射试验。然而,这批雷达仍将是供俄罗斯空军使用的NO01V的简化型,一些最敏感的技术,诸如跟踪距离增强和多目标分辨功能将被省略。

作为对苏-30MKK执行精确打击任务的增强,苏-30MK2将配备由乌拉尔光学仪器联合体研制的“游隼-Э”(Sapsan-E)前视红外/激光目标指示吊舱,该吊舱长3米,直径为0.39米,重250千克左右,内装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仪和目标照明器、激光光斑方位探测器、前视红外搜索/跟踪单元、捷联式惯导系统及控制系统等设备。可以提供战机对地/海面目标的搜索,跟踪与锁定能力;控制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射;辅助导航和空空辅助跟踪等。

其工作头的工作俯仰角为+10度到-15度,滚转角为±180度。这样当飞机做大机动飞行时,仍有充分能力保证将目标锁定在视场内。在没有配备这种吊舱之前,苏-30MKK的对地精确攻击由OEPS-30MK-E(也是乌拉尔光学仪器联合体生产)来完成,其虽然对地面较大的目标如机场,指挥中心等具备搜索与跟踪能力,但对于车辆等小型机动目标还力不从心,“游隼-Э”的配备将有力的提高苏-30MK2的攻击能力,该吊舱也将装备在苏-30MKK上。

苏-30MK2还将具备由“圆顶”设计局研制的M400侦察吊舱(装在两台发动机进气道之间),这种大型吊舱可以装载包括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电视、红外装置、远距斜向摄影照相机在内的各种感应器,包括:

合成孔径雷达,平面搜索距离可达100千米,精度可达2米。

电视/红外扫描仪,搜索距离可达70千米,精度可达0.3米。

远程倾斜照相机,作战距离亦可达70千米,精度0.4米。

M400系统可以精确锁定海上和其它目标,可为远程攻击武器提供目标搜索帮助。其信息不但可以通过数据链在编队内形成信息共享,并且还可传递给地面指挥所。

总之,苏-30MK2将具备足够的反舰能力和有限的全天候对地作战能力。

传说中的“苏-30MK3”

按通常的说法,在俄罗斯交付完中国空军订购的所有苏-30MKK战斗轰炸机后,将着手进行机载雷达升级。俄方将为苏-30MKK换装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个阶段的苏-30MKK将处于MK-3标准。

但雷达的具体型号仍尚没有确定,众说纷纭。而且由于俄罗斯军费紧缺,相关设计局不得不频繁推出各种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为制造噱头,以至于连雷达编号与名称的对应关系相当混乱,详情我们将在附文中予以说明。

目前俄罗斯正在推销的两种雷达分别是NIIR采用SOKOL有源相控阵天线的ZHUK-MSFE(即“隼”)和NIIP采用Pero有源相控阵天线的RLSU-27(即“熊猫”)。不过无论“隼”还是“熊猫”都还处于试验飞行阶段,现在讨论谁将装到苏-30MKK上为时尚早。

采用SOKOL有源相控阵天线的ZHUK-MSFE雷达的原型在2001年的莫斯科航展上首次展出,在散发的材料中声称,它将发展成一个系列:天线直径为980毫米的用于苏-27系列的改进(称之为“隼”),700毫米的用于米格-29系列(称之为“法老”),440毫米的用于雅克-130教练/攻击机,更小直径的型号则竞争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的尾椎后视雷达。根据常理判断,ZHUK-MSFE很有可能会有天线直径超过1000毫米的型号去竞争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的前视主雷达。

980毫米的有源相控阵“隼”目前正在俄罗斯苏-30MKK的502号原型机上进行了测试,进行飞行试验,其性能上将比无源相控阵版本有新的提高:集成约1000个X波段的T/R模块,峰值功率8千瓦,平均功率2千瓦,扫描俯仰范围达到+56°~-40°。对战斗机目标的迎头探测距离增加到170-180千米,尾追探测距离达到60-80千米,可以同时跟踪30个目标,攻击其中的6个。

据估计,“隼”要到2006年之后才能完成定型,达到可以装备的状态。而估计“熊猫”将至少要到2008年。这并不奇怪,法国的“阵风”使用的RBE-2也仍是无源相控阵雷达,西欧的“台风”甚至还在使用多普勒雷达ECR-90,预计最快也要到2006年之后才能换装马可尼、汤姆逊、戴姆勒宇航联合研制的AMSAR有源相控阵。

在任何国家的武器商业出口当中,“猴型”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的,只是视地缘战略关系亲疏而程度不同罢了。
即使对于合作较为亲密的盟友,也常有在自用型装备技术完全成熟,可以列装部队之前,使用这部分技术制成档次稍低的出口型武器,销售给盟国,由盟国完成技术验证和使用验证;或者干脆在成功的出口型武器上继续完善性能,发展为供本国部队使用的武器,如此一来,即可规避风险,还可分担研制费,FC-1战斗机、85系列坦克不也是这样的类似例子么?

而真正的关键技术谁也不会轻易出售,谁也不会轻易拿出来与人共享。所以我们应该用成熟的态度来对待国际军火交易,不要听到销售厂家说苏-30MKK是最先进的就欣喜万分,听到其有不足之处又懊恼万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15
SU27SK
1990年9月17日,包括多位高级将领在内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参观了莫斯科城外的库宾卡空军基地。据传当时苏联拒绝了中国购买苏-27的要求,极力推荐米格-29。但中国人决定选择性能更加优异的苏-27,配以研制中的国产中等性能战斗机,形成21世纪中国空军战斗机的主力。 中国希望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自行研制,或者只购买少量的样品,只有在紧迫的情况下才会成批大量引进外国战斗机。因此中方与苏联/俄罗斯洽谈引进苏-27一开始就立足于引进其生产线。当然无论从学习、掌握的角度看,还是从应付紧迫局势的角度看,首期购买一定数量的苏-27也是非常必需的。1990年11月在中方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关于引进首批苏-27SK战机的双边协议,这是自建国以来数额最大的引进行动,也是苏-27首次对外出口。随后中央作出了尽快将苏-27国产化的决定。国产化的苏-27将命名为歼-11。

在组装仿制和国产化中,在我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2001年底中航一集团614所的某型发动机大修线竣工。同时,国产的苏-27/歼-11模拟器也已经由沈阳某学院研制成功。据称采用了“空间立体三维成像”技术,以进口的SGI图形工作站为系统核心。2003年12月6日,歼-11新型号由毕红军驾驶完成试飞,标志着该型号的研制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新11改型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航电系统与苏-27相比有了较大提高,雷达火控武器均采用了更为优秀的国产产品。至此国产歼-11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功告成。

主要技术数据:

机长:21.935米 翼展:14.7米

机高:5.932米 机翼面积:46.5平方米

最大起飞重量:30000千克

最大使用速度:2.35M 升限:18000米

作战半径:1500公里

动力装置:2台AL-31F,单台推力7600公斤 机载武器:30毫米机炮,10个外挂点

SU30MKK
根据中国的要求,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设计师科内舍夫在Su-27和Su-30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的Su-30MKK多用途歼击机于1999年3月9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格洛莫夫试飞院机场上首飞成功。现在,SU-30MKK已经在俄罗斯远东的阿穆尔共青城航空联合制造企业生产。
第一家出场的编号为501(2000年11月到我国参加珠海航展的Su-30MKK编号502)。1999年5月19日501号机首飞成功,主要用于各种试验。该级的主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大规模空袭、攻击地面或水面目标。该机总体效能比Su-27高1.5倍。
2001年元月11日上午11点,首批01-06号机在南方首飞成功,标志着我空军装备由国土防空型开始向攻防兼备型发展。
主要数据:

乘员: 2人,装备了K-36型弹射座椅。座舱装备了新型彩色液晶显示系统
引擎: 两台AL-31F 涡轮风扇发动机, 单台推力12500千克
翼展: 14.7 米
机长: 21.94 米
机高: 6.84 米

机重: 38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升限: 18600 米
速度: 2,500 千米/时
航程: 4,000 公里(不空中加油)/5200千米(一次加油)/7000千米(二次加油)
最大过载:9G

武备: 一台GSh-30-1 30mm 机炮150发炮弹,十二个外挂点(8000千克),包括空空导弹R-27/R-73,空地导弹Kh-29T/Kh-31P/Kh-59M, 炸弹,火箭,副油箱,和电子战舱。

电子设备:经过改进的H001M多普勒机载雷达,具有地形跟踪和回避能力,在目标探测距离、扫描区域、抗干扰能力、对主动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引导方面都有较大优势。该机还采用了新的信息处理技术、新一代计算机和软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7-16
苏-27系列在中国的历程

1990.11 中方签署订购首批24架苏27战斗机合同并有24架苏27追加购买协议.

1992.6.27 第一批12架(8架苏27SK,4架苏27UBK)从俄后贝加尔军区起飞于当天上午10时15分抵达安徽芜湖,交付空军第3师. 飞机编号为:机头1-12,机尾13041-13049,13140-13142.

1992.11.8 第二批12架(12架苏27SK)和俄方赠送的2架(2架苏27SK)抵达安徽芜湖,交付空军第3师.飞机编号为:机头13-26,机尾13143-13149,13240-13246.

1993-1994 谈判引进苏27生产线问题进展缓慢,中方没有付给俄罗斯第二批24架苏27货款,俄方暂停交付.

1995 刘华清访俄,促进谈判,并解决了第二批24架合同付款问题(有外媒说这次谈判还签署了购买第三批55架苏27合同,没有事实根据,应该是误传),并且要求俄方把苏27技术转让中方,由沈飞自行制造.

1996.2 中俄达成许可中国自行制造苏27的协议.

1996.4.6 13架(8架苏27SMK,5架苏27UBK)抵达广东遂溪,交付空军第2师.飞机编号为:机头27-39,机尾16327-16339.

1996.7.25 11架(8架苏27SMK,3架苏27UBK)抵达广东遂溪,交付空军第2师.飞机编号为:机头40-50,机尾16340-16350.

1997 国产组装苏27(歼11)正式立项,开始研制.

1998上半年 沈飞开始组织生产苏27SMK,准备年产10-15架,15年内生产200架.

1998.12 沈飞制成首批2架.

1999 中方订购38架苏30MKK.

1999.9 沈飞首批国产苏27SMK10架开始交付部队.

1999.12.3 为弥补训练用机问题,签署交付中国总共28架苏27UBK的双边协议,伊尔库茨克将向中国交付苏27UBK.

2000.12.15 4架苏27UBK 交付K026基地(中国空军合同战术训练中心)(确信有2架后又交付空军第1师).

2000.12.20 第一批10架苏30MKK抵达芜湖,交付空军第3师(飞机编号为:机头1-10).

2000.12.22 8架苏27UBK抵达重庆白市驿, 交付空军第33师(飞机编号为:无).

2000.12 沈飞交付空军第1师10架苏27SMK,7-11正在检测,共14架已经安装完毕(KANWA).

至2001底 又有16架苏27UBK 分2批交付空军第19师和空军第1师(具体架数不详),至此第2批订购28架苏27UBK全部交付完毕.

2001.12 沈飞交付空军第19师和空军第1师约11架(具体架数不详)苏27SMK .

2001.1 俄方交付苏30MKK的武器系统,包括:KH59ME,KH29T,KAB500KR,KH31P.

2001.3-4 第二批9架苏30MKK抵达芜湖.沧州,交付空军第3师(8架)(飞机编号为:机头11-18),K026基地(1架).

2001.8.21 第三批10架苏30MKK抵达绥溪,交付空军第2师.

2001底 第四批9架苏30MKK交付,至此,38架MKK交付完毕.

2002 再次签定购买38架苏30MKK合同.

2002.12 沈飞再次交付12架歼11(苏27SMK).

2003 签定购买24架苏30MKK2给中国海军合同.

2003.12 38架苏30MKK交付完毕.

2003.12 沈飞再次交付12架歼11(苏27SMK).

2003.12 沈飞全国产的歼11B首飞(性能相当于苏30MKK).

2004.9月 24架苏30MKK2交付完毕.

至2004底 沈飞又交付15架歼11(苏27SMK).

2004.12 再次签定购买第二批24架苏30MKK2给中国海军合同.

至此,中国一共购买得苏27SMK(含SK)38架,苏27UBK 40架,苏30MKK 76架,苏30MKK2 24架,自产苏27SMK 70架,共计248架苏27系列战斗机.

遗憾的是,在训练中大约坠毁了12架苏27系列战斗机,因此,目前实际拥有236架苏27系列战斗机.

2005年,还将到货苏30MKK2 24架,歼11B也将投入批生产.中国的苏27系列战斗机又揭开了新的篇章.
第3个回答  2008-07-18
在组装仿制和国产化中,在我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2001年底中航一集团614所的某型发动机大修线竣工。同时,国产的苏-27/歼-11模拟器也已经由沈阳某学院研制成功。据称采用了“空间立体三维成像”技术,以进口的SGI图形工作站为系统核心。2003年12月6日,歼-11新型号由毕红军驾驶完成试飞,标志着该型号的研制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新11改型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航电系统与苏-27相比有了较大提高,雷达火控武器均采用了更为优秀的国产产品。至此国产歼-11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功告成。
第4个回答  2008-07-15
单侧卫就76架共耗资25亿美元
在此之后,中国转向采购苏-30,而苏-27则开始由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自行生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