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

如题所述

四十年前,高桥敷的《丑陋的日本人》和随后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的横空出世,为这两位作家招来了多少责骂和侮辱,以至于到现在还有人骂柏杨是汉奸的。远东文化共同的“镜像综合症”,使得两国国民恐惧自己在批判性照妖镜中的形象,并且竭力指责镜子的低劣。具体表现为以“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名义,终结一切自我治疗的程序。 如今,近藤大介以一个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娶了中国妻子的日本人的身份,要来提醒两国民众,我们的社会和国民性存在的缺点,不得不让我们忧心,他的比较会受到来自双方的攻讦和误解。他无论赞美或者批评任何一方,都有可能会落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地步。他对此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的,这让我们不禁好奇,他为何要来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用他的话来说,历史渊源这么深的中日两国国民,互相指责和谩骂对方是容易的,而要去深入了解对方并正确认识自我的缺陷,则需要勇气和智慧。而他,想尽力去完成这样的事,因为绝大多数的分歧和误解,都源于无知。 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政治家们总是陈词滥调般地陈述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可是在作者眼里,两国国土的距离确实很近,但是文化的差异就如同“绕着地球一周后终于相遇一样”——相差达到了四万公里!他认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共同点不过就是“有着相同的容貌,使用着相同的汉字,拥有着儒家、佛教等等共通的文化”而已。 虽然我们的电视荧屏中充斥抗战题材电视剧,和日本相关的新闻总是能在网上得到热烈的讨论,但实际上我们并不了解这个和我们利害关系最紧密的邻邦。 因为我们眼中的“日本”,不过是我们心中的日本,而不是真正的日本。这正是几千年来“天朝上国”的思想在作祟,“中国”这个国名表明了我们的骄傲,我们处于大地正中央,其余的国家在我们看来不过是四方蛮夷,见我威仪,还不来俯首称臣?中国的国民性一直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一切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而不屑于去了解对手。因此,虽然“知己知彼”这个概念是我们提出来的,而将之发扬光大的,则是日本人。看看日本有多少中国通就知道了。 我们在历史上跌过的几个跟头,其实都跟我们目中无人有极大地关系,皇太极使用反间计成功陷害了袁崇焕,盖因他了解他的对手崇祯是什么心理,而崇祯,非但不了解皇太极,连他的左右手,也没有足够的信任和了解。英国使臣来华,乾隆认为他们不过是有雕虫小技而已,等被打吃了苦头,思想也不过只是发展到“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认为只是技术上不如人家,说到底,还是不了解对手。讽刺的是,传说皇太极是看了《三国演义》才想到的招数,而《三国志》在日本也是深入影响国民性的作品。他们都是在用我们的智慧在对付我们。 我们经常说日本“崇洋”,究其根本,他们是崇拜强者。无论是向对手学习,还是想最终打败对手,都必须先深入了解对手。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化,因此他们信奉拿来主义,日本的文化产品无外乎来自两个主要土壤:中国古典和西方现代。取其长处,变成适合自己的东西,这是日本人最擅长运用的捷径。因为没有根基,所以足够珍惜;因为不够强大,所以要抱团努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把“我”这个概念压缩到基本没有,这也是日本崇尚团结协作的一个根本原因。 作者在书中详细列举了中日社会多方面的对比之后,你会发现,目前中日两国正是由于出发点的不同而导致差异如南北两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