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比赛时怎么样调节自己的心理?

如题所述

乒乓球比赛可以总结为八个字——“拼才能赢,保就会输” :领先不放松,落后不放弃,关键时刻手不软,才是比赛心理的最高境界。高水平乒乓球选手的技术水平想要有飞跃已经不太现实,能够有所提高的只有心理素质。技术好了,赛场上不一定能发挥出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如何调节比赛时的心理状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平时的点滴做起,要求以实战的心态投入每天的练习。甚至在日常训练中有意识地给制造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意志品质的锻炼。
二、掌握正确的心理定向,包括控制对象、控制时间、控制比赛结果等。
三、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的,因此,掌握先进技术,跟上世界乒坛发展的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唯其如此,才能达到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的境界。
四、提高文化修养,尽可能多地阅读各类知识读物,跟踪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眼界,这样才可以具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在赛场上的应变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5
一、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加强耐力训练(长跑),提高肺活量。二、在比赛当中通过比赛节奏,把节奏放慢一些。三、赛前听听音乐。四、通过自我鼓劲实施减压
第2个回答  2013-10-15
握一下自己的拳头
第3个回答  2013-10-15
根据心理学控制点的理论,我们把发挥型和超发挥型归结为内控点型——自己能够把握比赛胜负的程度大。

其特点是:

一、往往定向于技能或能力,并且渴望成功,也不惧失败;

二、更能持之以恒,强调努力的因素,坚韧性好;

三、能够耐受较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且自觉性高;

四、更能调整个人目标,使目标与自己的实力水平相适应。

如马林,他是现在年轻选手中典型的发挥型运动员。他以顽强的意志品质著称,在比赛中头脑异常清醒,越到关键时刻,越显出他高人一筹的心理素质。以45届世乒赛单打比赛对瓦尔德内尔那场球为例,马林在大比分0:2落后、第三局又以11:16落后的情况下,没有放弃,而是一分一分地咬,老瓦稍一松懈,马林就抓住机会将比分追回,并一鼓作气连扳三局以3:2淘汰对手冲入决赛,从而为中国队夺得45届世乒赛男单冠军铺平了道路。

再比如刘国正,也是年轻选手中典型的发挥型运动员,他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比赛中头脑冷静、发挥稳定,在关键时刻更时有高水平的演出。拿46届世乒赛男团半决赛中刘国正VS金泽洙这场球来说,是一次实力悬殊的较量,无论是技战术变化还是大赛临场经验金泽洙都要高出一筹。在第一局失利、第二局3:8落后、第三局15:19落后的情况下,刘国正紧追不舍,即便是后两局中相继出现的七个“赛末点”也未能撼动其超人的意志。在极端困难的局面下,他抓住了转瞬即逝的唯一一次机会,最终以2:1反败为胜,创造了世界乒乓球团体比赛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为中国队最后夺冠立下了大功。

同优秀运动员相比,年轻选手尚有着较大的差距,表现之一就是遇到大赛容易紧张,比赛的胜负往往被对手所控制,这类选手就属于外控点型。其特点是:一、定向于机遇,害怕失败;二、耐久性差,强调客观因素;三、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目标与自己的实力水平不相适应。比如我们的一些年轻队员,同水平比自己高的对手比赛往往能有上佳表现,而遭遇水平相近或稍逊一筹的选手时却经常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当这场球只能赢不能输时,他肯定输。这就是由于在心理定向上首先考虑的是比赛的结果——输了会怎样、赢了又会怎样,私心杂念太多。输球以后,他们更多的是强调客观原因,在日常训练中做不到兢兢业业、珍惜每一分球,平时训练潇洒,比赛却又紧张。像这种类型的选手,在年轻一代运动员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教会他们如何调节比赛时的心理状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