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常说要守“规矩”,到底什么是“规矩”?

如题所述

  画像砖规矩图“规矩”其实就是规和矩,原是我国古代匠人常用的工具,与今天在数学上使用的圆规和曲尺(矩)构造基本相同。早在先秦时期,这两件普通而又简便的工具,便已经受到人们的器重。《史记·夏本纪》说大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帛画规矩图九泽,度九山”。夏禹治水是否随身带着规矩,测量大地,兴修水利,多属传说,无法考证。不过,距今约6000年的黄河中游一带的人们,已经懂得制圆造方的技术。考古发现,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内,都留下了圆形和方形的房屋建筑遗迹。规和矩,看似简单,但在数学领域却涉及空间形式理论。墨家创始人墨翟在《墨子》一书的《经》和《经说》中对规作的圆、矩作的方,下过与近代几何学相仿的定义。《淮南子·说林训》“非规矩不能成方圆”更是进一步肯定了工具的作用。到了汉代,《汉书·律历志》还将规矩成圆成方定为法式。“规者,所以规圆器械,令得其类也。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经政府的提倡,规矩真正变成了天下人使用的工具了。后来,作为器物的规和矩又引申、运用到社会学方面,便产生了一种新的说法和意义:凡是人们的行为举动,都应该合乎社会法则。《淮南子·诠言训》对这一点讲得很透彻:“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这里谈到了治国、做人的道理。凡事以身作则,而“身”,就是要规规矩矩,做出榜样。成语中“规行矩步”也与此相关,意思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行动,也就是守法而不逾越相应的尺度(即合乎成圆成方的规矩)。平常说的守“规矩”取意即在于此。“关键”人物、“关键”事件之所以比较重要,就在于他们发挥的是“关键”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这一词汇,源自人们居住的房屋的一个重要部件。“关键”或“关”起初作为实物名称,古代都是指门闩。从“关”(关)的字形也可看出与门(门)有关。不过,“关”是简单的闩,而“关键”则是复合的闩,与今天的含义已经完全不同了。《说文解字》对“关”的解释很明白具体:“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在两扇门中间用一根木头横过来抵上,就可以关上大门。这根横木就叫“关”。我们今天说关”、“斩关”和“枕关”诸说,这里的“关”,便都是门闩。《吕氏春秋·慎大》“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纥斩鹿门关以出”的“关”,是指城门的门闩。《史记·刺客列传》有豫让为荀寅做事的记载,贾谊在《新书》让豫让自述当时受到的普通人待遇:“与帷而衣之,与关而枕之”,这里豫让枕关的“关”,则是一般门户的门闩。他只能以帷帐做衣服,门闩当枕头。“关”为横木,可以将就着当枕头用。古代小说还有“拔关而出”、“拔关夺走”、“斩关落锁”、“拆关破楗”等说法。前两句提到的“拔关”,就是拔掉门闩,至于后者,则要联系到“关键”了。纹关木关键的“键”,原作“楗”,说明初为木制,后来才有金属的。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解:“键者,门之牡也。盖以木横持门户,而纳键于孔中,然后以管籥固之,管籥即今之锁也。”就是说“键”是插入关上凿出的孔内的装置。有人说,关键作为合成词,原为两物,门闩横者为关,竖者为键。还有人说,古代的“闭”字,本为“门”内一个“干”(閈),形象地显示出横闩加上直闩。后来抄写者不注意,将“干”字下面的一横变成斜撇,结果就成了“闭”。不管此说是否有根据,我们还是可以肯定“关键”的初义是门闩。门户紧固,要依靠“关键”。这个意思后来扩展开去,用来比喻在某个事情处理上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人,或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事件,便会在人物、事件前面冠以“关键”一词,以示他们极其重要,不亚于门闩之于门户。今天,我们听到“关键在于”、“问题相当关键”等词语,不会一下子联想到门闩,因为原属名词的字词在长期使用中发生转义,用作动词、形容词,已经变成了和原词意义不同的抽象的概念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