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乐理,有看到说小调与对应大调的关系是在保留相对应的大调升降号的基础上,再升高第七级音。也就是说如果是D大调,#F和#C。那D大调所对应的b小调也应该有#f和#c,同时还要升高从b开始数的第七个音,即#a。于是得出,b小调的音阶应该是b、#c、d、e、#f、g、#a、b。而又看到十二平均律是大调满足“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小调满足“全半全全半全全”的关系,这样得出的b小调音阶就成了B #C D E #F G A B,请问究竟哪种对?
两种都对。 首先,你说的前一种,即要升高七度音的,叫做“和声小调”。后一种,即七度音和八度音保持全音(大二度音程)关系的,叫做“自然小调”,七音的音高差别,是这两种小调唯一的差异之处。 事实上,小调的由来,全从自然大调变化而来。其根源起自同名大小调(大小调采用相同的主音),将大音阶中的第三、第六级降半音,就得到最初的和声小调——比如C大调:C D E F G A B c,将第三级音E与第六级音A分别降半音得到音阶:C D bE F G bA B c,就是c小调。将c小调的每个音都降下一个小三度——A B c d e f #g a(这即是你所说的保留大调调号中升降号基础上升高七音),与C大调相比,仅多出一个g音上的升号。为了记谱上的方便,故在这里将小调中的七音还原,变为A B c d e f g a,即可直接借用C大调调号,形成关系大小调。为了与关系大调对等,且区别于和声小调,故名“自然小调”。 两种小调相比,和声小调七度音的导音性质明确,便于曲调在音阶上行时由导音自然进入到主音,所以,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调。但其六度音与七度音之间是个增二度音程,这个音程,在歌唱中十分不便。 自然小调消弭了增二度音程对歌唱的不利,但由于降下的七度音,使其归向主音的导音性质减弱,严格地讲,自然小调属于没有导音的音阶,这又使得曲调在音阶上行时归向主音的动力大大地被削弱了,听起来十分不自然。所以又产生了另一种小调音阶——旋律小调。 旋律小调在上行和下行时,音阶有所不同,上行时,在采用和声小调的基础上,将六度音还原(升高),还以c小调为例,在旋律小调时,其上行音阶为 C D bE F G A B c,下行时,采用自然小调的下行音阶,即再将六度音连同七度音一起降下来:c bB bA G F bE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