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朴实五华读后感600字

秦腔朴实五华读后感600字

读《秦腔》
暑假的时候待在学校里,突然有点想念起了故乡。从六岁起就离开了故乡,但是故乡的老房屋,外婆家门口的石阶,长在老屋后面的一大片桃树林,再后面通往山上的林荫小道……好多好多关于故乡的回忆,时不时在脑海里一幕一幕地放映着。
于是那个夏天我在图书馆邂逅了《秦腔》。
贾平凹的《秦腔》讲述了在改革开放时期,陕西农村一个叫清风街的地方所发生的普普通通的乡村生活的故事。贾平凹笔下的清风街就是丹凤县和商州区交接的棣花镇,可是看完这本书,让我觉得那时候在中国,农村都是那个样子: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田也不种了;村干部们跃跃欲试搞生产建设。农民生活贫苦,虽然充满生机,但是又混乱不堪。农民之间的勾心斗角是那样的触目惊心,每家每户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能被侵犯。同姓亲戚之间也会互相偏袒。虽然在对外的时候大家都很团结,可是一旦在涉及到个人的利益,一切团结都会分崩离析。
贾平凹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他善于写土地,也惯于写土地。确实,这本书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给农村带来的激烈冲击和变化。故乡的人,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而言,也许没有文化,说话粗鲁;故乡的事,多是鸡毛蒜皮诸如妯娌间的吵闹这种小事。故乡总是平平常常。贾平凹既没批评也没赞扬故乡的这些习惯,他只是在记录,在纸上还原一种生活。而且这种生活的方式快要消失了——人们奔涌向城市,土地无人耕种,回乡探亲的人带来的新的理念和事物,挑战着古老的风俗,又有更多的人被吸引着走出去。
也是在那个夏天,我爷爷去世了。他是在觉得自己快要不行的时候要求子女将他带回故乡,果不其然,在故乡三四天后便安然离开了。爷爷想葬在故乡,于是我也回了故乡。故乡的模样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原来热闹的石子路现在少有人影。在我的家乡,在几年前曾经约定好,如果有老人逝去,那么在外打工的青壮劳动力都要回来,不然连抬棺的人都没有。
母亲特别不喜欢农村,觉得那里脏,环境差,人也坏。可是父亲却希望以后可以在农村养老,因为他觉得那里空气好,人也和善,觉得那里是他的根。我想了很久,觉得这可能和我母亲心性不开阔,而我父亲比较开朗有关。在《秦腔》里赵宏声对夏风说过这么一句话:“心性强的人不轻易得胃病。”在农村里必须得心性强,不然好容易气出病,甚至是自杀的。
在书的末尾,贾平凹说要以这本书为故乡树立一块碑子,他是如此地爱故乡。可是他所爱的那个故乡已经不在了,他也不会再多回那个故乡了吧,故乡也只是在记忆里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