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哪些门

如题所述

南京的城门
南京现存的城门,主要始建于明代,开城门十三座,都与市内大街贯连,街道纵横交织,主次分明,井然有条。城门与城池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坚固防御体系和便利的交通网络。明朝皇帝朱元璋发现东郊的皇宫紫禁城离钟山太近,对军事防守不利,遂又下令利用应天府城外围的黄土丘岭,用砖砌一部分外城墙,先后开了十八座城门。

这些城门自东南向西北顺时针依次是:朝阳门(今中山门)、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清凉门(又称清江门)、怀远门(今定淮门)、仪凤门(今兴中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太平门,这就是常说的“里十三”。“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门,东面有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凤台门、大小安德门、大小驯象门、江东门。在清朝以后又增辟草场门、丰润门、挹江门、武定门、汉中门、解放门等等。而明朝所开的城门今仅存聚宝(中华门)、石城(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神策(今和平门)、清凉四门。

六百多年来,内城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清末开始,随着城区的扩大和交通发展的需要,又陆陆续续增开了十一道城门,它们是:1908年开草场门;1909年开丰润门;1913年开海陵门;1929年开武定门;1931年开汉中门、中央门、小北门;1934年开新民门;1935年开雨花门;1952年开解放门;1992年开集庆门。这样,加上原来的内十三,就成了内二十四,事实上,经过多年变迁,有的已不复存在,有名无门了。至于城门名称,也常有改动。例如:三山门改作水西门;石城门改作大西门、汉西门;清凉门改作清江门;定淮门改作淮远门;钟阜门又称小东门;金川门又称三民门;太平门曾称自由门。改动最多的一次是在1928年,一下改了七个。1927年4月,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有人认为老的城门名称不合时代潮流,遂由政府出面,下令更改七个门的名称。即改朝阳门为中山门;改仪凤门为兴中门;改海陵门(1913年新开的)为挹江门;改神策门为和平门;改丰润门(1909年新开的)为玄武门;改聚宝门为中华门;改洪武门(原正阳门)为光华门。这样,“内十三”当中,只有通济门没有改过,保留至今。

经历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保存比较好的仅有城南中华门、西北挹江门、城东北玄武门、城东的中山门。至于外城墙和“外十八”城门,早已不在,单留下原城门名称当作地名了,其中只改了一处,即改姚坊门为尧化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03
内城门13个,外城门18个

南京城墙名闻中外,其长度为世界第一。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军攻克集庆,建立应天府,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下令“改筑应天府城”。洪武四年(1371年)至洪武十九年(1386年) 又建筑新城,历时21年,应天府城全部竣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又下令建造60多公里长的外围土城,传统称为廓。在应天府城内还有皇城,包括皇城和宫城。这样,明代的京师城垣,分外城、应天府城和皇城三重,外城和皇城己毁,仅存城门地名。
一、正阳门 城下门券一层,月城一座。是都城南面正门,与明皇城洪武门、承天门、奉天门等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扼守皇城的险要之门。1931年改为光华门。1937年日寇屡攻不下,重炮轰击,飞机轰炸,使城门坍塌。1958年拆除。
二、通济门 城下门券四层,每两层门券间设有瓮城,建筑宏伟,本门冲要,面向大道,外有九龙桥,旁为东水关,此地为秦淮河与明城濠合流处。1958年拆除。
三、聚宝门 原为南唐都城南大门,历朝扩建,宋代创建瓮城和券门。民间有朱元璋借聚宝盆的传说,因而将此门称聚宝门。传说不是历史,实际上聚宝门是因为它正对聚宝山(雨花台)而得名。本门连通繁华的商业大道,门下门券四层,三道瓮城,设27个藏兵洞,可藏兵五六干人.城门最为雄伟壮丽,显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势,令古今军事家叹为止。1928年改名中华门,1931年改筑城门,拆掉左右城段,准备开中华东西两门,未成功。
四、三山门 原为宋元旧门,明重建时,因为它正对城外三山,故改称三山门。清代又改为水西门,本门为西出要道,连通繁荣的商埠,城下门券四层,右边是西水关。民间传说朱元璋夺取集庆后,陈友谅率数十万大军来争夺,刘基一夜造三桥,又把三山门的门栓从里搬到外,使陈军陷入迷魂阵,朱元璋遂在三山门一带大败陈友谅。1958年后被拆除。
五、石城门 门券两层,流通繁荣的商业大道。因靠近石头城,故称石城门。路面均铺“监石”,清代八卦洲柴薪由此车运入城,日久竟将监石碾碎。此门又称汉西门,或称旱西门,现存券门两个。
六、清凉门 地处幽僻,仅有一券。位于清凉山西麓的石头城侧,故称清凉门。由于面临秦淮河,又称清江门。清代时堵闭,后毁。
七、定淮门 地处幽僻,有一券。原叫淮远门,因为秦淮河在其附近入江,经常泛滥成灾,为镇秦淮河,所以改称定淮门,在清道光二十二年淤塞而废。
八、仪凤门 城下水洞两座,本门冲要,是明清时出入长江的必经之路。太平天国大将林凤祥指挥挖掘通向仪凤门的地道,用地雷炸开仪凤门城墙,直攻两江总督衙门。1928年改称兴中门,1958年拆毁。
九、 钟阜门 本门荒僻,有一券。踞狮子山岗,是明代都城北面西头第一门,由于门朝东,俗称小东门。清代时堵闭,后拆毁。
十、 金川门 金川河支流由此经过,故称金川门,依山控江,形势险要,明叛将李景隆开门献城,朱棣“靖难之师”由此入城。清代塞闭此门,后毁。
十一、 神策门 本门荒僻有两券,东至后湖,依丘傍湖,地近幕府山和长江,是军事防守要地。十三门中唯此门由刘基开两洞。顺治时,郑成功17万大军攻城时,中了守城清将缓兵之计,守兵偷偷凿开另一城洞,偷袭大败郑成功,后称神策门为得胜门。1928年改称和平门,现存瓮城券门各一,谯楼一座,2002年修复开放。
十二、太平门 本门可扼要钟山,控制北郊,自六朝以来,向为兵家争夺之地。太平天国时,在钟山上筑天堡城,门旁筑地堡城,后曾国荃挖地道轰坍城门城墙,攻陷天京。1928年曾改太平门为自由门。后毁。
十三、 朝阳门 本门僻静,是明都城之东门,是通孝陵必经之地。皇家禁区,城门常闭。清代故宫改为驻防城,较冷落。1928年改为中山门。
应天府城旧称96里,《首都志》载实测61里,1954年测量为33.676公里,1983年文物普查时测得外型完整部分为19.802公里,半损坏部分为1.594公里,十三座明城门仅剩4座,民国时开武定门、汉中门、中央门,解放后开解放门、集庆门,明城墙已失去其原汁原味的特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20
中山门,中华门,中央门,汉中门,水西门,玄武门,草场门
第3个回答  2013-11-20
明代南京京城城门
聚宝门 今称中华门,位于南京城南,坐北朝南。东至通济门界,西至三山门界,两界之间长953.5丈。该门为南唐都城和宋、元金陵城的南门。洪武初年。直接利用了旧有的城门,并定名为聚宝门。洪武十九年(1386)又重新建造。
通济门 位于南京城南,坐北朝南。东至正阳门界,西至聚宝门界,两界之间长511丈。城门内西南片为热闹的商市区,东北片为戒备森严的皇宫区。建有内瓮城三座,内设瓮洞若干,门垣共四道。内瓮城的三座城门与京城的一座城门呈直线而设,皆为拱券砌筑。为南京京城十三座城门中,占地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该城门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
正阳门 今称光华门,位于南京城南,与皇城正南的洪武门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坐北朝南。东至朝阳门界,西至通济门界,两界之间长908丈。因朱元璋的大明王朝在五行中属“火”属“阳”,主南方,故称“正阳”。该城门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
朝阳门 今中山门南,位于南京城东,坐西向东。南至正阳门界,北至太平门界,两界之间长754丈5尺。因傍皇宫且朝东,故称朝阳。城门下设水关一座。原朝阳门于民国时期拆除,在其原址北面改建中山门。
太平门 位于南京城北,坐南向北。东至朝阳门界,西至后湖小门界,两界之间长845丈。因城门外为“天牢”所在,故取名“太平”。该城门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
神策门 今称和平门,位于南京城北,坐南朝北。东至后湖小门界,西至金川门界,两界之间长995丈。这座城门的开筑,与附近守卫京城的驻扎部队 “神策卫”有关。洪武九年(1376)八月,置千户所驻守。现已建成和平门遗址公园。
金川门 位于南京城北,坐南向北。东至神策门界,西至钟阜门界,两界之间长735丈。因金川河由此出城,故名。该城门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
钟阜门 洪武初年称东门,洪武十一年(1378)改东门为钟阜门,取其遥对钟山(亦称钟阜)而得名。位于南京城北,坐西向东。南至金川门界,北至仪凤门界,两界之间长514丈。明成化年间(1465~1487)以前与仪凤门一道被堵塞。该城门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
仪凤门 今称兴中门,位于南京城北,坐东向西。南至定淮门界,北至钟阜门界,两界之间长580丈。该城门建于洪武初年,城下有水涵闸二座。明成化元年(1465)与钟阜门一道被堵塞。清顺治十六年(1659)后,清军总兵梁化凤复开仪凤门。该城门于20世纪70年代拆除。2005年在其原址新筑城门一座,取名仍为仪凤门,形制已变。
定淮门 位于南京城西,坐东向西。南至清凉门界,北至仪凤门界,两界之间长1075丈。建造于洪武初年,由于临近城内的马鞍山,故名马鞍门。洪武七年(1374)将其改为定淮门,并置千户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定淮门被堵塞。20世纪50年代,该城门拆除。
清凉门 位于南京城西,坐东向西。东至石城门界,西至定淮门界,两界之间长725丈。洪武六年(1374)置清凉门兵马司驻守。清凉门现已成为石头城公园南侧的重要景观。
石城门 位于今汉中门市民广场内,坐东向西。南至三山门界,北至清凉门界,两界之间长397丈。建有内瓮城一座,内瓮城的城门与石城门的城门呈直线而设,为拱券砌筑。该门现已成为汉中门市民广场的重要景观。
2、清代以来增筑的城门
草场门 位于明代清凉门与定淮门之间,今北京西路的西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因交通运输的需要,在城西新开城门一座。因城门外临秦淮河码头,存放马料之草场,故取名草场门。抗战前夕,该城门关闭,于1946年重新开启。该城门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拆除,现仅留城门名。
小北门 又称四扇门、四扇便门,位于明代神策门与金川门之间。清光绪三十五年(1909),因金川门通小火车,为便利城北交通,故开辟此门,今钟阜桥西侧是其旧址。民国时期,曾一度被误称为钟阜门。该城门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拆除。
丰润门 民国后改称玄武门,位于今和平门与解放门之间。清宣统元年(1909),两江总督兼南洋商大臣端方奉旨举办南洋劝业会,为中外宾客提供游览场所,遂在临近会场的明城墙上开辟了这座城门,“以通后湖(即玄武湖)”。这座城门的开辟,使被城墙阻隔的玄武湖,第一次成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城市公园性质。现已成为玄武湖公园的西大门。
海陵门 位于仪风门与定淮门之间。1914年,由南京下关商埠局帮办金鼎首先倡议和各界人士合议下,为开辟新的街市,繁荣下关码头岸线,“在仪风门以南新开城门一孔,称“海陵门”,单孔海陵门于1915年3月竣工。海陵门的开辟,对南京下关街市的形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因拓宽改筑城门,原单孔海陵门拆除。
挹江门 位于海陵门原址,经改筑后而成。自1927年下半年至1929年春,为迎奉孙中山先生灵榇通过南京城及南京城建所需,先后开筑了中山大道等48条主干道,其中将12公里的中山大道和中山门外的陵园大道定为迎榇大道。同时,将海陵门改筑成三孔多跨连拱的复式券门。这是南京城门开筑三孔券门之始,具有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意义。现已成为南京主城区的北大门。
雨花门 位于今武定门与中华门之间。1935年5月,随着宁芜段铁路的竣工通车,《首都计划》中,拟将南京市内“小铁路”“与京粤路线相连”的设想,于1936年3月得到实施并建成城门。由当时南京市下水道工程处勘测设计,从中正街(即白下路)向南穿八府塘过淮清桥而跨秦淮河,傍白鹭洲,沿武定门内侧向南至门东石观音庙而抵城墙,辟城墙建城门一座(即雨花门)而出城,至养虎巷口与江南铁路贯通。抗战前后,小铁路对因城墙封闭起来的南京城,在当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该城门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拆除。
中山门 位于明代朝阳门原址,经改筑后而成。自1927年下半年至1929年春,为迎奉孙中山先生灵榇通过南京城及城建所需,先后开筑了中山大道等48条主干道,其中将12公里的中山大道和中山门外的陵园大道定为迎榇大道。在这条大道与城墙交汇处的单孔朝阳门,改筑成三孔多跨连拱的复式券门。这是南京城门开筑三孔券门之始,具有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意义。现已成为沪宁高速公路进人南京主城区的东大门。
中华东门、中华西门 分别位于中华门的东、西两侧。1931年为改善城南交通状况,以不破坏中华门内瓮城为前提,在中华门东、西两侧拆城开辟车道,增筑城门,是为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这两座城门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同时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