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 江门 惠州 海口 这四个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分别是?

如题所述

全国排名:惠州22 贵阳53 海口67 江门不清楚,应该是排在海口前面追问

谢谢,这是在哪看到的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3
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百强城市排的话

44 惠 州
59 贵 阳
69 江 门
70 海 口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3
惠州 海口 江门 贵阳
第3个回答  2013-09-21
2013年5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13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报告首次使用宜居、宜商、和谐、生态、知识、城乡一体化、信息和文化等8个方面68个客观指标,构建了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即未来竞争力指数。[6]蓝皮书专家表示,把宜居作为城市的基本和首要功能,推动城市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竞争力。[7]
蓝皮书显示,北京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第六,可持续竞争力排名第四。在可持续竞争力分项中,北京的知识城市竞争力排名第一,宜商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二。但是在宜居城市排名中却位列第74位。
蓝皮书指出,2012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港澳台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分天下。其中北京可持续竞争力排名第四,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香港、上海和深圳。
城市竞争力部分项目排名(前10名)[8]
可持续
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澳门、杭州、青岛、无锡、济南
综合经济
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广州、北京、苏州、佛山、天津、澳门
宜居
香港、澳门、无锡、常州、珠海、苏州、威海、海口、镇江、中山
宜商
香港、北京、上海、广州、佛山、苏州、深圳、武汉、青岛、杭州
和谐
香港、澳门、济南、西安、深圳、青岛、威海、大连、厦门、宁波
生态
澳门、香港、南昌、随州、上饶、黄山、景德镇、烟台、九江、广州
知识
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南京、杭州、广州、天津、武汉、大连
编辑本段报告总结
报告分析294个城市10年综合竞争力指数发现:过去十年城市竞争力的格局:总体间差距缩小,局部内差距扩大。东南沿海在保持领先的同时内部差距缩小,内地城市竞争力提升明显,东北地区成绩斐然,中部地区城市分化严重,中心城市快速崛起。大型城市仍占主导,中小城市竞争激烈;地级市提升领先于全国更高行政级别的城市。
报告比较294个城市10年综合竞争力指数变化发现: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前50个城市依次是:鄂尔多斯、包头、三亚、营口、榆林、东莞、铜川、天津、重庆、沧州、松原、钦州、呼和浩特、清远、乌海、合肥、长沙、北京、大连、东营、烟台、沈阳、防城港、庆阳、新余、唐山、苏州、芜湖、铜陵、舟山、青岛、四平、佛山、辽源、日照、南通、扬州、淮安、武汉、常州、延安、成都、无锡、马鞍山、杭州、广州、玉林、泰州、长春、岳阳。
过去十年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从一般要素区位转向人才核心要素;从基础设施硬件要素转向政府管理等软件要素;人才竞争力变化率则是城市竞争力综合水平变化率提升最大的积极因素。但具体经济制度、企业管理和生态环境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贡献度仍然较低。
金融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影响效应较为复杂。相对而言,各地区中地区性金融中心的发展比全国性金融中心更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相对于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城市科技转换能力对城市效率影响更大。
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产业结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提升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上,城市层面存在明显的环境与收入之间倒U型曲线关系。
商业文化与科技创新存在复杂的关系:从54个城市总体来看,创新氛围与科技创新的正相关最多,交往操守与科技创新的负相关最多。体制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对外开放度、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金融制度市场化改革、非国有化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而经济管制、税收负担与地方政府干预等与市场经济相悖的体制因素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实证结果符合预期。
报告对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行了十年回顾,报告指出:过去十年是中国城市崛起的十年。城市作为国家创富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显著,201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为65.81%,比2001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但是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收效不大。
报告发现:过去十年中国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化史诗。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速异常迅猛。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亿人,占总人口的36.09%;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城镇人口6.655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49.68%,比2000年提高了13.59个百分点,十年城市人口总量增加2.10963亿,过去十年增长接近全部城市人口的0.5倍;城市用地规模和增速更为迅猛。2001年地级以上城市市区面积48942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605平方公里;201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62857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达3176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增长接近一倍;城市体系和空间分布急剧变化。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带)逐渐形成、壮大。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多层次、功能互补的城市群,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的基地,是20多年来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增长极。
报告认为:过去十年城市化的模式不可持续。城市化问题的主要表现:人口不完全城市化。按照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达50%,城市户籍人口仅仅达到33% ;土地过度的城市化。十年城市人口增长0.5倍,建成区面积增加了接近1倍;城市体系的偏颇:大量人口向行政级别高的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小城镇功能不完善、比较分散。
城市化问题导致:空间结构的失衡,中心与边缘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的失衡,房地产业过度繁荣;需求结构的失衡,内需不足;要素结构与经济动力的失衡,主要依靠大量消耗土地等资源推动城市化发展。
报告建议中国城市:必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建设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即: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实业发达的活力城市,多元包容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自由开放的国际城市,古今交融的文化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