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六祖慧能大师的这首诗的最后那两句是?“心平何劳持戒,行直无用修禅。恩则孝父母...”是什么了?

谁知道六祖慧能大师的这首诗的最后那两句是?“心平何劳持戒,行直无用修禅。恩则孝父母...”是什么了?谢谢

六祖慧能大师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出自:唐代慧能大师的《六祖坛经》偈颂(三),全诗如下: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译文:心地平等何须烦劳持戒?行为正直哪里还用修禅?知道报恩就能孝养父母,明白义理就能上下相怜。懂得谦让就能尊卑和睦,能够忍辱就能制止众恶。如果钻木能生出火苗,淤泥一定能长出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必定是忠言。改正错误之后并能生出智慧,护短的人心里不是贤人。平常多做有益的事,成就大道不是一定因为布施钱财。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向外寻找玄妙之理。听此说教依此修行,天堂就在眼前。

扩展资料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  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

《六祖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

惠能在曹溪大倡顿悟法门,并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流行日广,成为佛教禅宗的正系。惠能不会写字,不会读经,却对《金刚经》,《维摩经》,《楞伽经》,《观无量寿经》,《法华经》,《涅槃经》,《梵网经》相当明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祖坛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6

最后两句是: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出自唐代慧能大师的《六祖坛经》偈颂(三),全诗如下: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译文:心地平等何须烦劳持戒?行为正直哪里还用修禅?知道报恩就能孝养父母,明白义理就能上下相怜。懂得谦让就能尊卑和睦,能够忍辱就能制止众恶。如果钻木能生出火苗,淤泥一定能长出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必定是忠言。改正错误之后并能生出智慧,护短的人心里不是贤人。平常多做有益的事,成就大道不是一定因为布施钱财。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向外寻找玄妙之理。听此说教依此修行,天堂就在眼前。

扩展资料:

六祖慧能大师的《六祖坛经》偈颂(三)这首诗是慧大师能住广东宝林寺,回答韶州刺史韦璩问法时所颂,选自宗宝本《坛经·疑问品第三》。

慧能大师24岁闻《金刚经》开悟而辞母北上湖北黄梅谒五祖弘忍,得五祖认可,夜授《金刚经》,密传禅宗衣钵信物,为第六代祖。

在曹溪大倡顿悟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他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形成了影响久远的南宗禅,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六祖法宝坛经》。

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05
心平何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六祖无相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3
《六祖坛经》偈颂(三)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