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长,表示信号低,图像黑。
T2长表示信号高,图像白。
核磁共振t1低信号t2低信号就是长T1短T2信号,出现这种信号的组织有骨质、纤维组织、钙化、血肿、顺磁性物质等。
T1制剂是通过水分子中的氢核和顺磁性金属离子直接作用来缩短T1,从而增强信号,图像较亮。
T2制剂是通过对外部局部磁性环境的不均匀性进行干扰,使邻近氢质子在弛豫中很快产生相(diphase)来缩短T2,从而减弱信号,图像较暗。
扩展资料;
1H的自旋量子数是I=1/2,所以自旋磁量子数m=±1/2,即氢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应有两种取向。1H的两种取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能级,因此1H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必须使电磁波的辐射频率等于1H的进动频率,即符合下式。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1H倾向于与外磁场取顺向的排列,所以处于低能态的核数目比处于高能态的核数目多,但由于两个能级之间能差很小,前者比后者只占微弱的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磁共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