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时间?

如题所述

中美建交时间是1979年。

1972年,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之间30年的不正常状态,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让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建交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同时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日益重要。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之间的裂痕加大。从美方来说,美国经过二十几年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逐渐意识到外交政策的失败,而当时冷战中,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考虑改善中美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6
1972年2月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宣告了中美两国长期隔绝与敌对态势的结束。尼克松访华结束临走时,曾向中国领导人发出邀请,希望能在美国与毛泽东、周恩来再次相会。当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这一情况时,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那青天白日旗不落,我们怎么去?公报是发表了,路还长哪!我和你怕都看不到那一天啦。”毛泽东不愧为一代伟人,颇有战略眼光和远见。的确,从《上海公报》发表到中美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经历了近7年的漫长时间。
胸怀大志的尼克松原打算由自己来完成中美建交的大业。他在1972年2月访华时,即向毛泽东、周恩来表示:只要他能连任第二届总统,就一定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1973年2月,尼克松由于在中国方面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而赢得美国选民的支持,轻而易举地击败对手,再次当选总统。随后,他派基辛格第五、第六次访华。在基辛格第五次访华中,双方决定在首都互设联络处,中国任命黄镇、美国任命戴维布鲁斯为联络处主任,以便在两国间建立起直接联系。1973年5月,双方联络处都开始工作。联络处在中美建交前实际上起到了大使馆的作用,不作为正式外交使团,但享有外交特权。在第六次访华与周恩来举行的会谈中,基辛格明确表示,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并在这次访华的告别宴会上坚定地说:“很清楚,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将得到加强,《上海公报》的原则将得到加强和重申,我们的关系正常化将继续进行下去。”
◆1972年2月,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宣告了中美两国长期隔绝与敌对态势的结束。
然而,正当尼克松和基辛格踌躇满志,中美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时,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副总统杰拉尔德· 福特继任美国第38任总统。
福特上任后表示,美国对华政策不变,继续遵循《上海公报》的原则,并于1975年12月1日至5日访华,受到毛泽东、邓小平的接见。邓小平先后与他举行了三次会谈,就国际形势、中美关系、双方扩大贸易与人员交流等问题交换意见。在谈到两国关系问题时,邓小平指出:国际形势千变万化,我们两国虽然各自所处地位不同,但两国领导人相互经常接触、交换意见,总是有益处的。我们两国社会制度不同,理所当然地有许多分歧,但这不排除寻求共同点,不排除在上海公报的基础上寻求发展两国关系的途径。但这位继任总统既没有田中角荣那样的果敢和决断,也没有尼克松那样富有战略眼光,因此注定了他不会在对华关系上有大的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由此缓慢下来。1974年9月,美国第二任驻华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赴京上任。他的一番话清楚地表明了当时美国的对华方针。他说道:“就此事(中美建交)的紧迫性来说,我认为我们有很大的余地,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考虑和这个国家的政府的考虑而定。因此,在中美关系上,美国并不十分着忙。”显然,福特政府对两国关系正常化采取了“拖”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