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简单的补充,一家之言,希望业内人士可以互相探讨。
从收入来源的角度,银行的收入主要在于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利差收入不只存贷利差一项,以下会细说。中间业务收入的概念比较宽泛,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
1、利差收入。先从支出说起,银行的利息支出方为客户存款利息和市场化资金利息支出,一般存款付息率在2%左右(各大行年报都有数据),市场化资金利息支出期限不同差异较大,一般都以同期限SHIBOR利率上浮加点。
利息收入方主要为存放央行利息收入、债券利息收入、市场化资金利息收入和贷款收入。存放央行主要为法定准备金和一般准备金,利率为1.62%,所以存放央行的资金其实为亏本经营,但限于18%左右的准备金政策要求以及日常保支付需求,银行必须要有足够资金存放在央行;受制于存贷比限制和资金充足率的管制银行的大量资金都配置在国债和金融债里,国债和金融债的利率虽然只有3% 到4.5%不等,但出于较低的风险资产占用和同业间的关系维护,一般大家都会给个面子购买;市场化资金利息收入就是同业存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等业务的利息收入,要是具体展开都很有门道,但很多同业业务的开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绕开存贷比的限制以及将表内业务表外化,所以监管机构一直比较关注各大银行此类业务的规模;贷款利息收入确实是国内银行业的主要的收入来源,但贷款规模根据银行的性质不同一般有65%和75%之间的存贷比比率限制,贷款利率上一般为央行基准利率上下浮,上市银行贷款利息一般为6.4%到7.5%之间。
根据上述描述我们可以简单做个模型,假如一个银行存款为100元,其中会有18元存放央行,70元左右发放贷款,剩下的12元买债券,同时假设存款付息率为2%,贷款利率6.5%,债券收益率3.8%,可以得出银行的利润为2.3元。如果把元的单位改成万亿元,银行的利润就成为2.3万亿了,所以在利差管制的前提下,近年银行利润的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的扩张。
2、中间业务收入没有统一的概念,一般不产生利差收入的业务收入都统称为中间业务收入。银行在金融行业的地位之所以难以取代就是因为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支付结算及代理记账业务。由此衍生出庞大的客户群体,只要有客户基础,你就可以雁过拔毛处处“收费”。一般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占比为15%到25%之间吧,普遍认为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越高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越好。
以上只是从收入来源的表面分析,若是深入银行结构内部,会发现银行之所以赚钱还是因为“拿别人的钱赚钱”。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其实与别的行业相比并不占优,但银行除了自有资本金外,主要还是通过吸收低成本的客户资金然后高收益的运用来赚取收入的。假设真是放开银行金融牌照,民间资本要是完全用自有资金运作银行其实相对于别的净资本收益率较高的行业并不赚钱。所以我们现在观察银行业是否会开放与其观察是否允许民资设立和注资银行,不如观察政策上对于民资设立的银行能够允许在净资本的基础上发行多大量级的债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