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当建立怎样的伦理价值观

如题所述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引起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价值体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在社会变革的运行中,自然也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年轻的知识阶层,其价值观处于塑造和定型期,这一时期的不稳定性与可塑性是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特征,因之,也不可避免的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又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寻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从而做好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使之确立符合于社会主流文化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市场经济的内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特质密切相关,商品经济的基本内涵即等价交换的原则,它客观要求产品交换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为尺度、定价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原则对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所滋生的封建宗法等级意识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特权思想、官僚主义作用是个强大的冲击,有利于人们形成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观。对于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力。但如果片面追求个人平等、民主、自由,超过和失去一定的制约,超出社会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势必会走向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就会对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大公无私、无私奉献,个人服从组织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目标,产生巨大的冲击,不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市场经济的内涵在包含有商品经济内涵的基础上还包含有竞争原则。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促使人们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勇于进步。它对于破除因循守旧、迂腐保守的观念,在大学生中建立平等的竞争机制,树立奋发向上、埋头苦干的精神,形成严谨、务实、创新的校风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激烈的竞争下,社会上有关不公平竞争现象的影响,会导致一些人投机心理的产生,诸如弄虚作假、争名夺利、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的蔓延,会对高校校园的优良传统产生极大的污染,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市场经济的内涵还包括求利原则,它要求生产者以最少的劳动耗费,获取最大的利润,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这种追求有助于克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不计成本、不求经济效益、不讲价值、不考虑劳动耗费、浪费人力物力的作风,有助于求实务实作风的形成。而另一方面,这种追求利益原则引导不好,会诱使一些人一味的追求个人和局部利益,会为了追求金钱而不择手段。当前,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的负面作用已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极大的影响。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竞争观念、效益和效率观念、开放观念是正常的,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要求的,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以下新特点:1、关心社会和立足现实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其价值观的共同点是关心社会,立足现实,适应社会发展。但是,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展市场经济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使得市场经济中的消极因素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些腐朽东西也乘虚而入,滋生蔓延,社会竞争中消极因素会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异。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性。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观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以及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等。这些方面的影响会程度不同的影响大学生,作用于大学生尚不够成熟的价值观。而且,社会现实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双重与复杂的性质。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使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发生急剧的变化,由一元化价值观转向多元化价值观。面对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导向,需要大学生做出选择和取舍,进而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文化的形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是顺应社会价值观的演化,其主流是积极向上。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社会上出现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价值观,对个别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异产生了影响,必须引起我们思想改造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确立的教育政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使“义”、“利”观念变得模糊了,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确立产生了撞击和影响。使个别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步入误区。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出现的困惑、难题以及新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研究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新特点,适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这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1、切实有效的抓好“两课”教育,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重树和矫正,急需在高校形成一个利学的具有高度系统性的教育规范体系。通过一定的渠道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要通过“两课”主渠道,向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充分理解市场经济的利弊,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的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教育,提高大学生在理论上的认识能力和选择能力。只有大学生在理论上提高了认识,才能自觉的在多元价值取向中做出正确的选择,确立起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在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才能稳定和持久,才不会随波逐流。2、全面系统的科学的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给大学生的价值观确立奠定牢固的文化底蕴。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深刻生动,内容丰富精彩,得到全世界的赞扬。我们应以辨证唯物主义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内外学生的研究成果予以辨证分析,吸取天下之精华,摒弃其糟粕,给大学生的价值观确立奠定牢固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内涵会给现实中带来不可避免的命题。如:“义”、“利”之辩,为此,我们要根据其本身的含义,结合历史与当代的现实,给以科学的定位。帮助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正确处理好“义”、“利”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因为只有国家和集体利益得到保障才有个人利益的存在,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是当代个人人格独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国家的尊严和独立,就根本谈不上个人人格的尊严和独立,更谈不上个人的自由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就成为空话。另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现实中正确处理国家、民族、个人利益的重要依据。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热爱自己的祖国,自觉的以国家利益为重,努力学好知识,勇攀科技高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效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必须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了解我们的国情,客观公正的分析和理解目前我国落后的历史原因,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进而树立报国之志,掌握建国之才干,才能致力于报效祖国之行列。3、要大力加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整体思想素质。大学生的理性人格包括思想人格、理性人格和意志人格,具体地说,思想人格是指人格中渗透着爱国主义思想和正义感、使命感、责任感,具有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精神。除此之外,正确的义利观也是思想人格在学生价值观中的反映,它显示出传统价值观的精神,但应结合市场经济的现实,赋予其新的内容。要锻造大学生的思想人格,“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大学生的世界观的改造。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培育健康的理性思维能力,才能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所谓的理想人格,是一个追求向往始终不渝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也是理想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理想人格的培育是有层次性的,针对当代价值观呈多元化倾向,一些学生易受影响的现状,要积极引导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克服一些学生理想和追求的不坚定性、好动摇性。而对于个别缺少理想信念,浑浑噩噩盲目的生活,随波逐流,苦恼彷徨,甚至精神衰落的大学生,不能放弃,要从多方面积极入手,以社会主义中国成长壮大的光辉业绩,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对其施以教育引导,让他们看到光明,奔向希望,走出苦恼、彷徨的境地,以实际行动走向明天,逐步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要根据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多变性和可塑性,分阶段和分层次的展开教育。意志人格是指坚强的毅力,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艰苦奋斗品质,促进学生在顺境中能成长,遭遇逆境更能成才的坚强意志,特别是要继续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学生要有创新精神。因此,要有计划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磨练,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社会氛围,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总之,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必须积极应对的问题,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说来是一项需要积极探索的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