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题所述

1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人的任何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总是在一定的动机支配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例外。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动机是激励行动的内部方量,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方。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分来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认识兴起(即求知欲)学习的自觉性是指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学生一旦有了学习自觉性,就会迸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学习的坚毅精神,从而促使自已勤学苦练

学习动机和其他活动动机一样,对活动起着唤醒、选择定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首先,它作为一种非智方因素,间接地学习起促进作用.人的智方因素对学习有直接重要的影响。但是,非智方如集中注意,坚持不懈以及对挫折的忍受性等意志和情感方面的品质,对

于成功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它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促进学习

一一动机一一学习的良性循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就明确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而绝非一种中向性的关系。”成功学习的结果一方面是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掌握,另一方面是求知欲,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提高它促进了学习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所获得的更高程度的满足的先决条件,它与学习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因此,具体到教学中,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学的最好办法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致方于有效地教他们掌握有关的知识,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就有可能产生要学习的动机

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培养”是指学生还没有或很少有这种动机,教师通过一些教育措施,使他形成,发展这种动机。而“激发”则是指学生已经有了潜在的学习动机,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把释种潜在的动机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把学习的积极性发动起来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激发动机时又进一步培养和加强了已有的动机。

2.1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眼下的学习与集体利益,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联系起来,要善于采取行动,具体富有感染方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学习与祖国未来建设和个人前途理想直接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

2.2利用动机迁移,产生学习动机

引导把已有的从事其他的活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学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缺乏学习动机对学习持冷淡态度的学生,可能对其他活动如体育,文娱或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具有相当高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吸取。对这些积极因素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使之与学习活动联系起来,从而转化为学习兴趣或学习动机,这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如某班有一男生,平时不爱学习只爱玩,班主任利用他爱作画这一特点,发挥其积极性,吸收他参加班级黑板报制作。

2. 3通过优化教学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1)调节教学气氛,保持良好情绪,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直接影响,因为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崔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启动和激活,激励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智方'活动的效率。求知欲只有经过积极情感的放大,才具有动机作用。因此,教师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善于引导和驾驭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经常处于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教师自已本身要有饱满的情绪。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兴奋性,而且还可以增强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的可接受性,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其次,教师还应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可以采用改变情境,转移注意,情绪释放等多种方法,努方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

(2)运用新异刺激,是指课堂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学生的努方,又是可以掌握的,在学习过程中,如课程或作业过分简单,学生无需作任何努方就可以完成,或是过分困难,可望而不可及,学生经过艰苦努力还不能成功,形成过度焦虑,丧失信心,学生也不会感兴趣的,只有那些似懂非懂,半生不熟的东西,学生最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新而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要富有启发性。

2.4帮助学生成功,增强成就动机

崔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方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过去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有关。成功经验能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而过多失败,则会减弱学生的成就动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非常注意创造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严重缺乏成就动机,缺乏上进心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改变差生的失败情况,精心创造条件,使差生获得成就的机会和体验,以形成良性循环。尤其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失败时,不要训斥,而应是鼓励,可先让学生完成与该课题有关的基础性问题,而后要完成该课题,同时给予适当启发,使其获得成功

2.5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在学习中,学生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学生还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学习成败的归因。归因有积极和消极归因两类,对于成就动机存在着正负两种作用例如:将成功归因于能力高,使学生自豪自尊,增加对成功的期望;对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学生会感到内疚,也将增加对成功的高期望。这就是积极的归因。如果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好,那么学生会觉得无所谓,很少增加对成功的期望;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学生会觉得不愧无能,也将降低学生对成功的期望。因而,使学生缺乏进行有成就学习的愿望,避兔进行有成就的学习。这就是消极的归因。具体的说,若学生将其成功归因于比较可自控的,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因素),就可体验到成功感或有能力感,提高承担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若学生将失败归因于不可自控的和稳定的原因(如能力因素),则会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由于一个人的归因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归因训练,引导、帮助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的归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0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