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临床表现

如题所述

化脓性骨髓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常见于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病前多有外伤史,但原发感染灶常难以发现。急性发作时,患者会经历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可达39°C以上)和明显毒血症表现。


局部症状早期表现为患区剧烈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局部可能出现水肿和压痛加剧,表明形成了骨膜下脓肿。之后疼痛减轻,脓肿可能穿破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此时红肿热痛症状更为显著,关节可有反应性积液。若脓液扩散至髓腔,症状将更严重,可能导致骨破坏和病理性骨折。


急性骨髓炎的自然病程大约持续3-4周,随后脓肿形成窦道,症状缓解,体温下降,进入慢性阶段。部分低毒感染症状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临床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培养结果及药敏实验,局部脓肿穿刺,X射线难以发现小的骨脓肿,而CT可以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核素骨显像在发病48小时后可呈现阳性。


慢性骨髓炎在不活动阶段可能无症状,但急性感染发作时体温上升。局部可见骨骼变形、皮肤色素沉着、瘢痕,窦道口长期不愈合,易引发溃疡。骨发育受影响,儿童可能出现骨骺破坏。X线和CT显示早期为虫蚀状骨破坏,骨质稀疏和硬化区,晚期有死骨形成,呈孤立的骨片,边缘不规则。部分病例可通过窦道造影显示脓腔。




扩展资料

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化脓菌引起骨组织的炎症。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偶尔为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途径有血源性、蔓延性及外伤性。血源性者病菌自远处病灶经血行感染于骨,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形成脓肿,经骨皮质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又经哈弗氏管进入髓腔,阻断血运,形成死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