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脚手架的搭设为什么在脚手架下端要加垫块(如木板、槽钢)?

如题所述

在脚手架下端加垫块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增大钢管脚手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防止受到较大荷载时发生沉降,从而影响整个架子的稳固性。

建筑施工中脚手架搭设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2.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作业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运输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3.脚手架底面底座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100mm.

4.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不应设置在下列部位:

(1)设计上不许留脚手眼的部位;

(2)过梁上与过梁两端成60°的三角形范围内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120mm厚墙、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

(4)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5)砖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石砌体为300mm)和转角处450mm(石砌体为600mm)范围内;

(6)独立或附墙砖柱,空斗砖墙、加气块墙等轻质墙体;

(7)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小于或等于M2.5的砖墙。

5.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6.脚手架的拆除

(1)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3)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7.脚手架在下列阶段应进行检查与验收:

(1)脚手架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2)每搭设完6~8m高度后;

(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4)达到设计高度后或遇有六级风及以上、雨、雪天气后,冻结地区解冻后;

(5)停用超过一个月。

8.脚手架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

(1)杆件的设置与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3)高度在24m以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4)架体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5)是否有超载使用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2
你好!
防止破坏混凝土垫层,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有保护层25公分厚的,坏了就出钢筋了。。。就是加大受力面积,防止局部应力集中造成混凝土面层破损。
打字不易,采纳哦!
第2个回答  2019-11-11
你好!
防止破坏混凝土垫层,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有保护层25公分厚的,坏了就出钢筋了。。。就是加大受力面积,防止局部应力集中造成混凝土面层破损。
打字不易,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