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如题所述

如何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能力的提高包括速度的提高和理解力的增强,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精读与泛读的统一运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语感等一系列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在有扎实的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能力、方法、阅读实践
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形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获得阅读理解的能力,"手段"是指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当今社会,国际交往频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知识更新极其迅速,人们常需要用英语阅读书刊、杂志、信函、电传、电报、报告、使用说明书及广告等。并且,计算机网络使人们获取信息和交往的方式和速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英语是国际互联网上使用最多的语言。所以,只有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的人,尤其是善于阅读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受教育机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制约呢大家的阅读能力,进而影响整个英语水平。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明确阅读能力,改变观念,注重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包括速度的提高和理解力的增强。这都要通过必要的、大量的练习和专门的训练。考生不但要大量阅读涉及各种学科领域、各种题材的读物,扩大知识面,而且要有意识地读一些附有练习题的文章,并进行限时阅读,以便检查、测试自己的阅读能力。熟悉各种题目类型,从而在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应试能力。那么如何在日常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1.在阅读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1教师更新观念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1.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创造者,学生的变化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有了强大的英语学习动力,才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文章提出问题或是对内容质疑,学生提出的疑问可能仅是一些简单肤浅的问题,老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下来,让同学们大家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师及时给予支持鼓励,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1.3“授人以渔”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学生讨论之外,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阅读技巧上的一些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效率,节省时间,以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阅读。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始终贯穿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这一思想,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训练,增大阅读量,并持之以恒。例如,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带的初171班,坚持要求学生每天都做一篇阅读理解或是完型填空,并且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进行检
查落实;而为了对比起见,我所带的初174班,我只要求学生每周做一次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一学期下来,在阅读竞赛中,171班的学生获奖人数比174班多了一倍。可见增大阅读量对阅读训练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加强阅读要从平时做起。
2.在扎实的词汇基础上,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首先要讲究阅读的效率,而效率体现在阅读的速度和阅读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过快会使阅读流于形式,影响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欲速则不达;阅读速度过慢就不能大量阅读,提高不了阅读能力。一般应以每分钟50—60词较为合适。其次,应培养猜测能力和理解读物的深层含义的能力。有时,文章的语言并非都是一目了然,有的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有的曲折迂回,需要推理。所以,学生应培养自己的猜测能力和深层理解的能力,学会从上下文猜测整个句子的意思,领悟文章的内涵,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步骤可以如下:
2.1速读通览全文,搞清中心大意。弄清故事的主要人物(who);发生的时间(when)和地点(where);原因(why)及如何解决问题(how)等。
2.2掌握内容主线,首尾加以串联。要先从宏观入手,掌握中心意思,幷注意说明中心意思的主要事实和细节,抓住关键性词语。
2.3了解全文大意,细心推理分析。要细心地加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推理分析,在全文的大意基础上判断词语的确切含义。
2.4吃透作者意图,归纳中心大意。
2.5培养良好习惯。排除口腔发音动作,通过视觉直接接受文字信号,一目十行,以意群或词组尾单位,注意力集中于关键词、主题句等。
3.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一些学者发现,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应该要求学生掌握领读习惯,划读习惯,摘读
习惯,询读习惯,注读习惯,比读习惯和议读习惯。要培养学生这八方面的良好习惯,只能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根据阅读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逐渐培养;只有注意阅读中的一点一滴,持之以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阅读习惯。阅读时要去掉杂念,心绪安定,精神专一,要形成一种惬意的心理,造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像阅读中文小说一样,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切不可心烦意乱,失去自控能力,而要从容不迫,泰然处之,这样才能对所读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包括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两个方面。许多学生在阅读外语时速度很慢,这是由于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所致。例如:
一见到生词就要停下来查字典,不会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 用手指或笔尖指着文章逐词阅读。 在心中默读或小声地逐词朗读。
需要把每句话在心中或口头译成汉语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不会用外语思维,直接理解句子的意义。
以上几种不正确的阅读习惯不但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影响对文章大意和主旨的正确理解。
提高阅读能力,还必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有效的阅读技能。一般说来,学生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下面介绍三种基本阅读方法。
3.1快速浏览,也叫略读 (Skimming)
略读就是快读。目的是通过草草通读和浏览全文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旨,对文章的内容有个总的概念和印象。具体地说,就是略去细节部分,不要花时间琢磨难句和生词,重点阅读开头段、结尾段以及每段的首句和结尾句。这些部分往往概括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以及结论。多数情况下,每段的首
句或结尾句就是该段的主题句。如果文章有题目或小标题,首先就要通过读题目或小标题思考一下,从中可以猜到本文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3.2快速寻读,也叫查读 (Scanning)
寻读或查读的目的是要有目标地去找出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或回答阅读理解题所需要的事实或依据。因此,查读时,也要以很快的速度扫视文章,注意与答题内容有关的词句;与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部分则可一带而过。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掠过尽可能多的材料,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例如,在车站寻找某次列车或汽车的运行时刻,在机场寻找某次班机的飞行时刻,在图书馆查找书刊的目录,在文献中查找某一日期、名字、数字或号码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寻读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寻读的准确性。具体地说,寻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例如:在以下阅读理解中
( )1. If you go to Baker’s Coffee House and Cybercafe on Tuesday evening, you can .
A. listen to live music B. eat delicious homemade chips C. get poetry readings
本题只要求得知on Tuesday evening所能做的事情,别的信息我们可以忽略不记。按照寻读法的要求,我们只需要从文中获取这一个具体的信息点,其他的可以略去不读,所以我们从文中得知:poetry readings on Tuesday evening。所以答案选C。
3.3细读 (Reading for Full Understanding)
在含有所需信息的段落或句子中要找到准确的内容,不但需要进一步重点细读有关的词语 和句子,理解其表层意义,还需要对句子进行分析、归纳、推理,
从而了解句子的真正内涵,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回答较为复杂的问题。在细读中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根据有关常识、背景知识以及利用构词规则来猜测词义。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或结构复杂的长句,可借助语法知识,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搞清主谓关系、指代关系以及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等,从而达到更为深刻准确的理解。
4.掌握语言知识是形成良好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 4.1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
4.1.1突破英语词汇关。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英语词汇非常丰富,单词量大,包括大量的短评和科普词汇。要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过多的词汇是不切实际的,但英语中最常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及一些常见的结构词(指介词,连词等)必须训练掌握;还要掌握一些构词法,如词缀,合成,转化等。此外,词义反映了一定的客观世界和社会实践,它们还随着社会文化,民族习惯,语言环境等因素发生一定的变化。
4.1.2突破语法关。语法是词汇构成语言的规则。掌握英语语法,并能把自己的英语语法 知识熟练地应用到英语阅读实践中去,这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英语语法核心主要指句子的基本结构,词类的用法,动词的形式,时态和语态等。社会发展到今天,英语语法也发生了某些变化,特别是句子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阅读中经常碰到。
5.激发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
兴趣就是动力。正如心理学家皮来杰所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产生了储存内心的力量。”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实际上就是指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中应当选择一些饶有趣味的英文读
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情绪,真正地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既可增加知识,又能令人愉快的活动。真正做到“为学所乐”,自觉地克服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从而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进取的精神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6.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教育与指导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如果教师只注重传授英语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心理,阅读习惯等,容易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急躁,焦虑,恐惧,恼怒等负情感体验,它们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的效果,从而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产生干扰作用。如果这些负情感体验持久地存在于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势必将影响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教育与指导是完全必要的。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途径:
7.阅读时要注意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中词语搭配及句型结构的熟练程度。语感好的人,理解力就强,视读的速度就快。阅读时要留心词语的搭配,即惯用法,必要时可做点标记。读多了,语感自然会好起来。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再回味一下中心思想、人物事件、论点论据等,做到心中有数。对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回看几次。要留心关键词句,注意弦外之音。在细读文章时,可以边读边用笔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划出来,例如,凡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完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使学通过大量以理解为中心的阅读训练(如读后笔答,选择,判断,填充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阅读技巧与能力,以此推动学生的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的思维
能力的发展。只有真正认识到阅读的实质所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实践,勇于探索,才有希望使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水平和综合理解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参考书目:
1.肖建芳.影响英语阅读效率的因素及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8(3).
2. 汪榕培.词义变化的社会和语言原因[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3). 3. 刘善良.顶尖英语强化训练[M].哈尔滨出版社,2001. 4.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 朱葡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