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46 岁麻醉科医生突发疾病去世,生前科普视频账号粉丝超 10 万,麻醉科医生工作现状如何?

如题所述

南通痛失46岁麻醉界精英,揭示麻醉医生工作的真实面貌

在麻醉医学的世界里,每位医生都是幕后英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麻醉科医生朱医生,尽管在生前科普视频账号上拥有超过十万粉丝,却在46岁的壮年时期突然离世,引发了公众对麻醉科医生工作现状的深深关切。让我们通过数据来揭示这段沉痛的故事。


据统计,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今年前10个月就完成了6.64万台住院手术,这还不包括门诊手术或胃肠镜检查,可见其手术量之庞大。医院共有30个手术间,麻醉科团队仅有39名医生,平均下来,每个医生每天要负责近9台手术,这无疑是对他们身心的巨大考验。


尽管有些手术如耳鼻喉科手术可能仅需20分钟,但大部分手术如三级、四级手术,如腰椎、颈椎手术、肠切除等,通常需要2至3小时,甚至更长。这意味着,即使剔除掉部分快速手术和周末加班,麻醉医生的日工作时间也远超12小时,从早到晚,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按照国家规定,每个手术间至少需要一名麻醉医生,但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量,医院可能无法实施常规的两班倒制度。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39名麻醉医生要应对30个手术间,一线医生压力巨大,二线医生也无法得到充分休息,他们几乎在每个房间之间马不停蹄地切换,确保每一位患者的安全。


朱医生的突然离世,让人们对麻醉科医生的职业健康问题投以更多关注。高强度的工作、长时间的神经紧绷,都可能影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尽管麻醉看似“静观其变”,实际上,他们需要时刻通过监护仪的声音,精确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高度警觉。


在国内,麻醉科医生的现状普遍相似,他们面临着资源紧张和高负荷工作。随着医疗支付制度的变化,医生们的努力可能并未得到相应的回报。面对老龄化社会和舒适医疗的需求,麻醉学科的未来挑战愈发严峻,如何在压力与责任之间找到平衡,这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让我们向所有默默守护在手术台背后的麻醉医生致敬,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往往不为人知,他们的工作现状值得更多关注和改善。让我们一同关心这些无名英雄,为他们的健康和职业幸福祈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