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

如题所述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结构、教学要求,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激发、指导、引导学生自觉、自学,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愉快,给予师生更多的选择、创造、表现、成长的机会,教学注重以开发智力为重,主张知识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基础,所谓能力,就是指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汉字当然要一个一个去是一个综合思维的过程,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汉字本身蕴含着规律,遵循这些规律去学习,效果才会好。课堂教学则是实施教育的主渠道,能力的培养则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笔者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一、了解汉字特点找识字规律
汉字是方块字,是由音、形、义构成的。从结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体字,二是合体字。单体字分为象形字和指事字。象形字即按照具体的实物画出轮廓、图形。指事字用象征性的符号表示意义。合体字是用两个以上的意符构成的字。合体字又分为两种,会意字和形声字。会意字是由几个具体的形体(或意思)合起来表示一个抽象的意思。如小、大合起来就是“尖”,因为“尖”上小下大;小、土合起来是“尘”,因为“尘”是细小的尘埃。形声字是由形、声两部分合起来的,形旁标义,声旁标音。如“湖、糊、蝴、瑚、煳、葫”,它的声旁是“胡”,读“hu”,它的形旁标义。如“湖”是积水的大泊,所以是“三点水旁”;“蝴”是蝴蝶的“蝴”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葫”是葫芦的“葫”是植物,所以是“草字头”旁;“糊”是浆糊的“糊”,所以是米字旁。了解了汉字的构字特点,就可以提高识字效率。
二、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放在语句中去教,这样做有利于把音、形、义统一在一起。学生对一个字的大体轮廓能辨认,但辨别细节能力差,空间方位知觉能力不强。一个字要听写出来,需要有仔细的分辨能力,它既要形成一个字、音、义的联系,还要形成字形结构之间的联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强调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笔者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课文初读一遍,再读一遍,最后精读一遍,在弄懂课文大概意思之后,找出课本中的生字,并将生字组成的词用横线画出来,初步了解该词在这句话中的大概意思。在学习分析生字字形的时候,让学生口头组词,然后通过比较,看看每词的字义是否相同,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意思不同。此时,让学生懂得汉字的一字多义性,请学生拿出字典,查看所学的生字有多少种释义,然后联系上下文找出此字在本课的词语中的意思。使学生既练习查字典的方法,又掌握生字的不同使用环境,蕴含的不同含义,练习用生词口头造句,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使用。通过这样的训练,充分培养学生了解、掌握词语和运用词语的能力,不但养成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查字典的好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提高学生识字效率,提高了语文素质。
三、在具体事物中识字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学而学不会,想读而读不懂时,教师予以提示给予启发,指点迷津。识字从理解字义的角度来说,就是识词,只有把词和它表示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才能正确理解,正确应用。因此,在识字教学中,笔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图画、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去观察,把抽象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东西,从而得到清晰而明确的印象,以免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将字词错用。如笔者在教学“看”字分析字形的时候,将手搭在额头四处张望,然后问学生,老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看”后,请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与“看”的一致处,学生顿悟其妙,牢牢记住“看”的字形和字义。又如教学“柱”字时,笔者将三个同音字“注”“柱”“住”一起出示,请学生辨认,教给学生“三点水”“木字旁”“单人旁”三种偏旁在一般情况下分别与“水、树木、人”有关,学生马上就能正确使用。如:“人、从、众”配图为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木、林、森”配图为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学生看了图,就可以展开联想。再如:“晴、睛、请、情、清、蜻……”形旁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清”表示水清澈透明,所以从水。“晴”是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所以从日。“睛”是眼睛,所以从目。“请”是请求,所以从言。“情”是感情,所以从心。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规律。通过这些方法,学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并能总结出“口字旁”“提手旁”“病字旁”“言字旁”“心字旁”“竹字头”等偏旁的字一般情况下与什么有关,从而加深印象,(下转22页) (上接15页)正确分辨所识的字。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识字教学中的归类识字本是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笔者在教归类时指导学生比较汉字的构字规律、形声字规律、旧字加偏旁组新字等学习方法,每学习归类识字中一课,请学生联系课文特点,比较种种识字方法,选出最佳的学习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到学习当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使课堂教学任务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内完成。这样,既开辟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四、识字与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教会学生方法放在首位,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归宿。识字的目的是、阅读和写作,识字的质量归根结底反映在阅读和写作中。识字与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识字学词的目的。学过的字词,只有在语言实践中反复应用才能巩固,字词的复现率越高,识字效果越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指导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后,指导他们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学的生字,还通过抄写词语、写句子、写日记等形式,运用学过的字词,开展课外阅读,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有机会反复运用学过的字词,一方面巩固了识字的成果,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五、识字与写字结合起来
学生掌握了字的音形义后,要及时指导他们书写,在学生的书写过程中,各种器官协调活动。促进辨认字形的精确性,并加强对字形的记忆,识字和写字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使字的音形义三要素在大脑中建立起联系,并得到强化,使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上述的教学实践,使笔者受益匪浅,得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师教得轻松,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愉快,语文素养的形成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