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镇建筑文化

如题所述

青岩古镇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垂花门、堂屋门、民居屋檐、石柱础;垂花门多为悬山顶,其上覆盖小青瓦,垂花门上的连楹大多雕刻吉祥图案,多为二龙抢宝、双凤朝阳之类;堂屋门外侧,一般加建腰门,腰门拉手大都制成葫芦形、石榴形,堂屋门的门簪,或雕刻太极、八卦,或雕刻牡丹、葵花,或雕刻福寿字等。

  一、青岩的垂花门

  青岩许多民居,尤其是位于小街小巷的殷实人家,一般都建有比较讲究的朝门,门上建有比较讲究的“门罩”,罩上吊瓜下垂,雕工精湛,花团簇锦,因此称为“垂花门”。

  垂花门多为悬山顶,其上覆盖小青瓦。引人注目的是,有些垂花门,将“垂瓜雕刻成仿石结构模样,在柱脚下方雕刻形象逼真的“石柱础”。有些“柱础”雕刻成南瓜形,下部雕刻成莲花形。南瓜寓意"多子多孙”,莲花寓意“一品廉洁”。

  垂花门上的门簪,民间习称“打门锤”,外侧多雕刻乾卦、坤卦、牡丹、葵花等图案,内侧制成桃子形。桃子一般情况下象征长寿,使用在朝门上,主要是辟邪。古人认为,桃符是辟邪佳品,故有“总把新桃换旧符”之语。

  朝门的上门斗,是一块连接着两扇大门的木枋,学术上称之为“连楹”。青岩垂花门上的连楹大多雕刻吉祥图案,多为“二龙抢宝”“双凤朝阳”之类。不论雕刻什么样的吉祥图案,人们都泛称其为“龙”。因此,这类垂花门又被称为“龙门”。

  而雕工精美的连楹,则被称之为“门龙”。水波纹“门龙”意在“以水克火”,文化理念上,是防范火灾用的。在被称为“门龙”的连楹上,常常雕刻石榴、蝙蝠、桃子等图案,以此祈祷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福寿康宁。

  青岩民居的垂花门门槛普遍偏低,人说如果太高,孩子腿短,进不了家,会影响兴旺发达。究其原因,可能与青岩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从业有关。青岩若绝大多数汉人经营小本生意,社会地位都不太高,不可能像徽州地区的豪商巨贾和达官贵人那样,安装高门槛。

  二、青岩的堂屋门

  青岩民居的堂屋门,在装修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青岩镇上的常住居民,很早以前就以汉族为主了,但在汉族入住之前,则为苗族、布依族住地。布依族班氏土司曾一度统治青岩地区。如今的青岩镇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因此,建筑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堂屋门外侧,一般加建“腰门”,如此即可防止禽登堂入室,又不影响室内通风、采光。上门斗,或者制成牛角形,或者制成如意形,也有制成灵芝形、祥云形、寿桃形、虎头形的。总之,意在于驱灾辟邪、吸福纳祥。

  腰门拉手大都制成葫芦形、石榴形。葫芦、石榴,其籽众多,皆为生殖崇拜的理想对象。人们还认为,葫芦既代表“福”又代表“禄”,可以作为福、禄、寿、禧的替身。而石榴形象酷似瓶子,将瓶子刻在拉手上,寓意“进进出出,平平安安”。

  堂屋门的门簪,或雕刻太极、八卦,或雕刻牡丹、葵花,或雕刻福寿字等。民间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八卦是派生万物之本源。如果房主经商,能收“一本万利”之效。牡丹象征富贵,葵花象征多子,刻在门簪上,求的是荣华富贵、多子多孙。葵花的“葵”与“魁”同音,将葵花雕刻在门簪上,有“魁星高照”之意。

  有的人家,在堂屋门上方钉一块扇形木匾,不论其上有无文字,都寓意“积善人家”“与人为善”“为善最乐”;有的在堂屋门窗上雕刻香瓜、书卷,寓意“书香门第”;有的在堂屋门窗上雕刻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有的在堂屋门窗上雕刻蝙蝠、古钱,寓意“福在眼前”;有的在堂屋门窗上雕刻柿子、瓶子,寓意“事事平安”…总之,堂屋门窗雕刻内容丰富多彩,是青岩建筑文化最为精彩的部分。

  有的人家,与堂屋门外铺垫一块大石板,板上雕刻方胜、古钱、白果、蝙蝠、鲤鱼、荷莲等图案,意在追求“开门见宝”“开门见钱”、“开门见子”“连年有余”。

  在民俗文化中,方胜是是八宝之一;白果寓意多子;蝙蝠与“福”谐音。人们认为,这些吉祥图案能给主人带来好运。

  三、青岩的屋檐下

  青岩民居屋檐颇有地方特色。从造型上看,临街一面多为两重屋檐,即在前檐之下加建一层“披檐”。青岩当地人习称“二道夏”,或者“眉毛夏”。“眉毛”之下的“眼睛”便是窗户,窗户之下为柜台。

  许多柜台是用石板垒砌的,极具地方特色。从前人们都在室内做生意,为使顾客不被日晒雨淋,特意修建"眉毛夏”。当然“眉毛夏”也有利于保护房东的眼睛。如今人们为了抢生意,竞相把摊子摆在大街上,使柜台、窗户和“眉毛夏”形同虚设。

  从体量上看,青岩的房子都不太高,因此屋檐也比较矮。当然,所谓高与矮是相对而言的。究其原因,可能与当地的出产和气候有关。一来,青岩一带不像苗岭山区、武陵山区那样盛产木材,小商小贩难以修建高楼大厦;二来,青岩海拔比镇远、铜仁一带高,夏季不热,冬季较冷,房子即使稍微矮一点也热不到哪里去;而到了冬天,矮房子则有利于保暖。

  从装修上看,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都很突出,檐口下的挑檐枋,几乎清一色地制成象鼻形。“象鼻”下方的雀替,也都是清一色的蝴蝶型。所谓“雀替”是传统建筑中枋柱相交处的“托座”,从柱头部分挑出,承托其上之木枋,借以减少木枋的净跨度,并起加固构架和装饰作用。

  青岩的许多古建筑及古代民居的檐口雀替承重价值不大,只起装饰作用。

  从正面看,雀替酷似一只蝴蝶,或者一只蝙蝠。蝴蝶和蝙蝠,都寓意“福”。从侧面看,挑檐枋俨然是个象鼻子。这么一来,“福”和“象”,便在屋檐下构成了“福相”。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认为,“象”和“祥”音相近,大象因此被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还有,大象力气大,象鼻很神奇,用“象鼻”来挑檐,看上去单薄,但却很牢靠。有些象鼻上,雕刻龙凤纹,寓意吉祥如意、龙凤呈祥。

  总之,青岩屋枪下,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四、青岩的石柱础

  青岩古镇的木结构古建筑,石刻工艺非常抢眼,突出表现在造型各异的石柱础上。

  柱础,民间习称“磉礅”,学名谓之“柱顶石”,即铺垫在立柱下边的石头,其作用在于防止木柱因受潮和雨淋而朽坏。

  青岩古镇的石柱础,无论是外部造型还是柱上图谱,其文化内涵都特别丰富。

  从立面看,青岩石柱础有鼓形、瓜形、瓶形、葫芦形、莲花形、古镜形、覆盆形、圆柱形、方柱形、须弥座等多种。最为常见的鼓形、瓶形可能是从南瓜形、葫芦形等自然物形象演变来的,不失为仿生学在建筑文化上的巧妙运用。

  上述各种造型,往往组合使用,使青岩古镇的石柱础变化无穷,有极好的艺术效果。

  青岩雨量充沛、气候潮湿,要求采用高柱础,有的高达一两米。为免造型单调,常以鼓镜结合、鼓瓶结合、数瓶数鼓相结合和数个须弥座相重叠等手法打造石柱础。据不完全统计,在慈云寺、迎祥寺、龙泉寺、寿佛寺、万寿官、文昌阎、贞女祠、赵公专祠和赵以炯故居等处,迄今仍保留有各种不同造型的石柱础数百礅。

  不同造型的石柱础具有不同的含义。瓜形以及由瓜形演变而来的鼓形、瓶形,以及由瓶形衍生而来的葫芦形,之所以被广泛运用于建筑物上,实与生殖崇拜关系极大。瓜类多籽、繁殖迅速,备受青睐,此乃传统文化现象。

  后来人们又将葫芦视为福、禄的化身和长寿的象征,使瓜形、鼓形、瓶形、葫芦形石柱础逐步程式化,最终成为各族人民公认的吉样物。

  瓶形、镜形石柱础取其谐音,分别寓意“平”和“静”。平平静静,无疑是建筑物的主人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时至今日,在许多建筑物内依然放置瓷瓶和镜子,其用意是一目了然的。

  平面呈圆形、方形的石柱础肯定是受圆柱、方柱的制约。而上圆下方,则代表天地,寓意“顶天立地、天人合一”。

  六楞形的石柱础,其平面投影状似龟背,寓意长寿。

  八楞形,其平面投影状似八卦,取其谐音,寓意发达,即民谚所谓的“要得发,不离八”。

  青岩柱础家族广博深邃的文化内涵,主要蕴藏在以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透雕等雕刻手法雕刻的各种图谱中,涵盖动物、植物、人物、器物、文字、几何形图案及其他自然物等方方面面,堪称民俗文化的“万花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