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目标体系的基本程序?

如题所述

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如何建立:

一、目标的设置

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


1、高层管理预定目标

即可以上级提出,再同下级讨论;也可以由下级提出,上级批准。无论哪种方式,必须共同商量决定;其次,领导必须根据企业的使命和长远战略,估计客观环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对本企业的优劣有清醒的认识。对组织应该和能够完成的目标心中有数。


2、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分目标都有确定的责任主体。因此预定目标之后,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组织结构,根据新的目标分解要求进行调整,明确目标责任者和协调关系。


3、确立下级的目标

首先下级明确组织的规划和目标,然后商定下级的分目标。在讨论中上级要尊重下级,平等待人,耐心倾听下级意见,帮助下级发展一致性和支持性目标。


4、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

分目标制定后,要授予下级相应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实现权责利的统一。由下级写成书面协议,编制目标记录卡片,整个组织汇总所有资料后,绘制出目标图。


二、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并不等于领导可以放手不管,相反由于形成了目标体系,一环失误,就会牵动全局。因此领导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进行定期检查,利用双方经常接触的机会和信息反馈渠道自然地进行;其次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互相协调;再次要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当出现意外、不可测事件严重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修改原定的目标。


三、总结和评估

达到预定的期限后,下级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提交书面报告;然后上下级一起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决定奖惩;同时讨论下一阶段目标,开始新循环。如果目标没有完成,应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切忌相互指责,以保持相互信任的气氛。


由于各个组织活动的性质不同,目标管理的步骤可以不完全一样,但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实行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总是从企业的最高主管部门开始的,然后由上而下地逐级确定目标。制定目标的工作如同所有其他计划工作一样,非常需要事先拟定和宣传前提条件。这是一些指导方针,如果指导方针不明确,就不可能希望下级主管人员会制定出合理的目标来。此外,制定目标应当采取协商的方式,应当鼓励下级主管人员根据基本方针拟定自己的目标,然后由上级批准。


2、明确责任

目标体系应与组织结构相吻合,从而使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个目标都有人明确负责。然而,组织结构往往不是按组织在一定时期的目标而建立的,因此,在按逻辑展开目标和按组织结构展开目标之间,时常会存在差异。目标管理还有助于搞清组织机构的作用。


3、组织实施

完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我控制。如果在明确了目标之后,作为上级主管人员还像从前那样事必躬亲,便违背了目标管理的主旨,不能获得目标管理的效果。上级的管理应主要表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题,提供情报以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方面。


4、检查和评价

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事先规定出期限,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可灵活地采用自检、互检和责成专门的部门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就是事先确定的目标。对于最终结果,应当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罚。经过评价,使得目标管理进入下一轮循环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7
建立目标体系的基本程序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制定企业的总目标;
2、制定直线部门目标;
3、制定职能部门目标;
4、制定单位目标;
5、制定个人目标;
6、整合企业的总目标、单位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

  拓展阅读:
  在整合企业的目标体系时,通常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来进行。下面对这两个方向进行简单的叙述:
  (1)“纵向”目标体系的整合
企业整体的目标体系首先必须由上而下制定,形成一个“纵向”的目标体系,即按照
企业目标→部门目标→单位目标→小组目标→个人目标的顺序来制定。
每一个人的目标都是为了完成上级目标,所以,这个关系变成“企业组织目标→个人
目标”“总目标→部分目标”“上级目标→下属目标”。
(2)“横向”目标体系的整合
要发挥“1 ﹢ 1﹥2”的效果,就必须将企业全部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部门之间互相支
援与配合,并且加强沟通与协调,因此,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横向”沟通。例
如销售部提出“上半年交货延迟错误不超过1次”,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沿着“销售部→生产部→技术部”的顺序进行横向沟通。
第2个回答  2016-12-30
第一步
企业总体目标是企业业绩管理的“中枢神经”。建立科学的总体目标是企业目标体系建设的关键。
首先,企业年度总体目标源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要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将战略目标分解到每个年度去完成,只有这样,企业的战略目标才具有实际意义。同样的道理,企业的年度总体目标才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总体目标的内容要科学、全面,反映企业的关键业绩指标。
企业总体目标核心内容在于投资收益率,实现资产增值。与之相联系的有利润指标、产值或销售收入指标、成本指标、费用控制指标、风险控制指标、应收帐款指标、市场开发指标(市场占有率、市场保持率、新客户开发数)、研发指标、品质管理指标、合格率、优良率指标、安全指标、管理指标(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创新、下属培养、客户满意度等)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指标等。
企业总体目标既要包括现实工作指标,同时也要体现产品研发、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保证企业未来发展的指标。
企业总体目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中枢神经”,所有工作都要根据总体目标展开。
第二步
公司级目标确定以后,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分解,形成单位和个人目标,便建立了起公司的目标体系。每一个人的目标,是为了达成上级的目标而存在。如果没有上级的目标,无从议定个人的目标。同样,没有下属的目标,也无从谈上级主管的目标。制定目标的过程,是建立绩效伙伴关系的过程。
在目标的纵向分解过程中,即形成了部门、岗位各自相应的目标内容,同时也形成了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协同目标。这是目标管理应遵循的内在规律。然而,许多企业在进行目标的分解中却恰恰忽略了这点。
第三步
部门之间,岗位任职人员必须进行相互有效的支援,并整合企业的资源。公司的整体目标体系,因此必须具备“横向”的沟通和协同。只有这样,目标体系才算完整。
如果每一个人的目标彼此没有连贯,部门与部门之间也缺乏横向协调,就会降低公司整体绩效。同时,难以形成管理的闭环。
因此,个人目标的内容与企业整体目标有无脱节,彼此目标有无矛盾或重复,目标的达成基准有无不合理的地方,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彼此是否配合,这些问题都应该注意。
第3个回答  2017-01-18
本次课程改革所编制的大部分学科《课程标准》都在课程目标中设立了“过程与方法”目标,但出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学科并没有采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例如,在数学学科中,表述为“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在英语学科中,表述为“学习策略”;在科学学科中,表述为 “科学探究”;在生物学科、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中,表述为“能力”“能力与习惯”“能力与方法”等。表述方式的不一致,说明不同学科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并不一致。
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对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解读》(《新课程研究》,2004年第6期)一文中,李长吉将义务教育阶段18个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概括为7个维度:把握方法、交流合作、参与探究、经历过程、把握信息、处理问题、拟定计划,共包括44个项目。根据内容不同,李长吉将这些项目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的过程与方法,即关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事件的发生过程、事物的变化过程等,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客观过程的同时领会其中包含的方法论思想与具体方法;二是主体性的过程与方法,即学生主体通过经历、体会、感受,主观内化了的过程以及把握事物的方法,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个人化的知识”“活的知识”;三是规定性的过程与方法,即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具体而明确的过程与方法,如“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物理课标)。在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文本中,这三类“过程与方法”是混杂在一起的。
龚正元在《关于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7期)一文中对化学课程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以下质疑:(1)“过程”与“方法”实际上是统一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离开过程的方法与离开方法的过程都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过程与方法”的表述匪夷所思;(2)科学方法也属于技能的范畴,《标准》将“过程与方法”划分在技能之外有悖学理。基于以上认识,龚正元构造了“科学过程技能”目标,建构了由“知识目标”“科学过程技能目标”和“情意目标”构成的三维目标体系。这一做法将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技能目标混为一体了。
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将“过程与方法目标”解释为“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并采用“通过****”的形式,将各种具体的教学或学习活动表述为“过程与方法目标”。例如:“反复朗读,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语文教学目标);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与应用过程,体验数形结合、转化、方程等数学思想,培养用代数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目标);通过单摆对比实验,体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物理教学目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生物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讨论,学会防避地震灾害的方法(地理教学目标)。
对于这一做法,吴红耘和皮连生在《修订的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兼论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说》(《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过程与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或者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完全不应该在教育目标范围内讨论它们,并强调“任何目标都需要经历一个体验过程才能实现,把体验单独列为目标是荒谬的”。
从以上各方面的分析来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方式多样、难以让人理解;具体内容混杂、难以自圆其说。本文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视角解读过程与方法目标,并对其内容与结构加以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性质和功能进行辨析。
一、教育目标分类学视野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修订的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兼论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说》(《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2期)一文中,吴红耘和皮连生建议从“学习领域”和“学习水平”两个维度来分析三维目标,其中,学习领域包括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态度或价值观;学习水平则可以按照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认知过程进行区分。
这一建议实际上是将三维目标转化为三个学习领域,并按照认知过程为三个领域设定学习水平,从而建立一个与“知识类型-认知加工”类似的二维目标体系。问题在于,“学习领域-学习水平”与“知识类型-认知加工”是一样的码?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本文作者认为,“学习领域”反映了学习结果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态度或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既与三维目标的内容大致对应,也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四种知识类型基本对应(参见图1)。但是,“学习水平”并不能用“认知过程”的不同类别来描述,每种认知过程都有其不同的表现水平,而这种表现水平可以解释为学习水平。例如,“记忆”和“理解”是两种不同认知过程,事实性知识只需要记忆即可,而概念性知识则需要理解,因此,不能认为“理解”是比“记忆”更高的学习水平;对于“记忆”,可以根据记忆的程度区分出不同的记忆水平(学习水平);对于“理解”,也可以根据理解的程度区分出不同给的理解水平(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