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学院学校代码

如题所述

赣南医学院代码是10413,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1年的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1958年设置专科建制的赣南医学专科学校,198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赣南医学院。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赣南医学院简介:


赣南医学院,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1941年3月16日,经江西省政府决议,创立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4月筹办,7月招生,8月1日正式开学。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赣州,并保留了宁都分校继续办学。并于当年在上饶建立分校。


1947年9月,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更名为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医事职业学校。


1949年,学校更名为江西省赣州护士助产学校。


1951年,赣州市立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并入学校;同年,江西省第四医士学校和江西省第七医士学校创建。


1953年,江西省赣州护士助产学校、江西省第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吉安第七医士学校撤销,学生并入学校。


1958年,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升格为赣南医学专科学校。


1959年,赣南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赣南医学院。


1988年4月,赣南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赣南医学院,同月,杨成武将军题写校名;9月27日,学校举行赣南医学院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


1993年6月,学校被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7年,国家教委公布学校为本科教学评估合格学校。


2005年,赣州铁路医院并入赣南医学院。


2013年,学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19年起,与苏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教学建设


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裂胡帆业建设点2个,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有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部级项目2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省高校精品课程等省部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85项。


特色专业


学校有江西省一流学科1个,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2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


江西省一流学科:临床医学。


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医学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护理、公共卫生。


国家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和麻醉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护理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五年制”乡镇及社区医务人员定向培养模式。


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2”三年制专科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预防科学。


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药学。


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药学、护理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学校有江西省一流学科2个;有硕士学位做源授权一级学科5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


江西省一流学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医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肆雹临床医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生物与医药。


师资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5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54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7人,二级教授8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省双千计划、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省青年井冈学者、省主要学科带头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省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人才项目人选55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9人。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团队5个。学校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72人。


科研平台


国家级科研平台: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家中医药资源研究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赣南分中心。


省级科研平台: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江西省医用组织工程材料与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油茶医药保健及功能产品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江西省结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脉管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赣南油茶产业开发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软科学研究基地、赣南医学院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脑血管药理重点实验室、赣南医学院院士工作站、江西省高校临床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市厅级科研平台:赣州市癌症精准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人体音频信号智能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疼痛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实验动物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客家中医药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肿瘤液体活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干细胞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茶医药保健及功能产品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生物材料与生物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假肢矫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生物信息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纳米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癌症症状群管理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逾百项;有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科学委员会科技进步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11项,省科技进步奖13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省创新争先奖1项;授权专利112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02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地区)的2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美国林肯纪念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学校在美国林肯纪念大学建立了师生培训基地,与德国心脏中心(柏林)互为协作单位;2005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2007年开始向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派遣留学生和毕业生。主办了中德医院管理论坛、国际血管瘤论坛、梅奥医院管理论坛、全国儿童肿瘤研讨会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研讨会等项目。


校徽


校徽说明:


1.以“赣南医学院”的英文缩写“GMU”为设计元素,变形为一组奋飞的鹏鸟,象征赣医人团结奋进、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与时代气质。喻意赣南医学院各项事业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和远大的发展前景。


2.图形整体似双手捧起红“十”字的情形,突出医学教育,象征着赣南医学院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方针,以人为本,注重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教学相长。同时,喻意赣医人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投注于人类神圣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美好形象。


3.图案主体下方“1941”为建校时间,寓意赣南医学院多年办学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发展平台。


4.外圈中文校名“赣南医学院”用毛体字,显得庄重大气,与英文校名“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和谐形成一圆形,象征赣医人团结一致,开放式办学,不断取得新成绩,获得新突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