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格常数怎样计算?

如题所述

晶格常数计算公式ρ=ZM/a^3。

其中,ρ表示晶体的密度,Z是单位胞(晶胞)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数目,M是单位胞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摩尔质量,a是晶格常数。

该公式表明,晶体的密度与晶格常数成反比例关系,即晶格常数越大,密度越小;晶格常数越小,密度越大。换句话说,在给定晶体结构和原子组成的情况下,晶格常数和密度之间具有确定的反比例关系,可以通过晶体的密度和晶格常数相互计算。

这个公式中,Z和M是单位胞的两个基本参数,而a则是晶体中晶格向量的长度。因此,晶格常数和密度的关系是晶体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关系,可以用于计算和理解各种晶体材料的物理性质。

扩展资料:

三维空间中的晶格一般有3个晶格常数,分别用a,b和c来表示。但在立方晶体结构这一特殊情形下,这3个常数都相等,故仅用a来表示。类似的情形还有六方晶系结构,其中a和b这两个常数相等,因此我们只用a和c。一族晶格常数也可合称为晶格参数。但实际上,完整的晶格参数应当由3个晶格常数和3个夹角来描述。

利用XRD图谱计算晶格常数,首先要确定样品的晶胞类型,利用图谱几个相对强度较大的峰,在标准图中找到相应的k,h,l和相应晶胞角度,带入相应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解出相应的晶格常数了:用JADE软件可以很容易得到。

铜是面心立方的结构,化简图就相当于一个正方形,四个角上各有一个圆,中间有另一个圆与这四个圆相切,而且这5个圆的直径是相同的,都是铜的直径,那么就有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其晶格常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