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如题所述

浅谈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是否正确。因此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情节和数量的理解。在解答应用题时,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题目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且能找出题目已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需要解答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
一、以读入题,培养习惯
“读”,就是要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低年级数学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并且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二、推“敲”词句,理解含义
“敲”,即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从而也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对应用题表述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比如“倍数”应用题“倍”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从而无法确立其中的数量关系。再者就是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五年级修补127本,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四年级修补多少本?”可能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题意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也就是“127本比四年级修的多28本”,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得以解决了。
三、复述题意,进入情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比如“小明家养了35只鸡,2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2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如果学生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35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3千克蛋,还养了2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2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
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四、模拟情景,展示能力
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如“某粮食加工厂有3台磨面机,4小时可磨面粉2184千克,现在要增加同样的5台磨面机,7小时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审题时把条件和问题用表格表示出来,通过列表整理,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及其数量关系便一目了然。得出算式:2184÷3÷4×5×7=?再如:“某农场种水稻200亩,小麦80公,玉米比小麦多种30亩,农场共种三种农作物多少亩?”——水稻+小麦+玉米=共种农作物;玉米比小麦(80亩)多30亩,这样条理清楚,不至于搞错数量间的关系。
总之,只要加强数学练习训练,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的审题和解题方法,让其在练中掌握并提高审题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05
一、 审题的重要性 “面对已经做过好几遍,讲了好几次,强调好几回的题,学生怎么又错了?”这样的报怨,大家太熟悉了吧!现在你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是谁的错?当你让学生认真做题,学生却还是错了,原因是什么?当你让学生改错时,你不讲他也会做对,原因又是什么?那就是没有认真审题,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无论对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
二、 何谓审题
1、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
2、审题是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的重要过程: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便是这样的道理.
3、审题是学生挖掘信息、迁移信息的过程:审题过程是挖掘信息的过程,也是迁移信息的过程,它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观察,抓住关键的信息,方能认识问题的本质,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孩子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在拿到题目时往往看见数字就去加、减、乘、除,有老师对部分学生开玩笑说是加减乘除打架,谁打赢了就用谁.对于一些简单题目来说,这或许还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对于那些喜欢“拐弯”的题目来说,就会发现问题来了.例如一道这样的习题:“三位老师带领82名同学去坐缆车.每辆缆车只能坐2人,至少需要多少辆缆车?”很多学生都没有将三位老师算进去,因为他们只看见了阿拉伯数字82和2,而似乎忘记了“三”的存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