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当了12年德国元首,为何临死军衔还只是个下士?

如题所述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希特勒当了12年德国元首,为何临死军衔还只是一个吓死,原因就在于其实是不是像是已经不重要了,所有人知道希特勒都已经知道他是德国的元首。如果再去改变他的军衔,反倒有种画蛇添足的感觉。而且都已经当了德国元首了,再去升军衔其实有种虚伪很假的感觉,所以对于希特勒勒来说是根本是看不上的。

中国古代强调“名不正,言不顺”,只有相当的权威和权位,才能发号施令,才能匹配责任。这放在国际层面也是如此,对于很多国家的领导人,总统来说,就十分注重这个。最典型一般总统,管理国家的同时,都会给自己最高的军衔,如当年的萨达姆总统,上台之后就给自己搞了个最高军衔,元帅。还有叙利亚的总统,巴沙尔,上台才几年,军衔就到了最高元帅。还有二战时期的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给自己定的军衔也是最高大元帅等,还有很多中东,非洲,南美等的强权人物,总统,军衔那都是最高,这对他们来说,那是名正言顺。但是这个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当了12年德国的最高元首,但是为何直到临死的时候,军衔还是一个下士。

以一个不入流的下士军衔,获得整个国家政权,那是显然的暴发户。本身就是世界奇迹,让军官不服。如果希特勒愣是从下士升级到元帅,那么一下子要升十几级,这反而会给人留下口实,利用权力为所欲为想怎么升就怎么升。一旦如此,甚至可能成为世界笑柄,被人诟病的。所以对于希特勒来说,干脆不升是最好的处置办法。

希特勒作为一国元首,作为一个下士,领导一批将军,元帅,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使得德国纵横欧洲,这本来就是最强悍的组合。这个组合更加能够体现希特勒的强悍,正如希特勒最得意的一句话“皇帝的事业,由首相完成,由士兵维护”,堪称这个级差组合最完美的解释,正是能够最大程度的反映希特勒的能力。因此,如果反而去提升军衔,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根本没有必要。

希特勒在一战时期,参加了德国的军队,还参与了一战中最激烈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残酷战役,几次负伤,还获得几次嘉奖和奖章。但是依旧是个下士,而且希特勒深恶痛绝当时德国军衔制度的腐败和虚伪,不是有能者居之的。因此,此后希特勒也一直讨厌这个军衔制度,认为这个最虚伪,最假,根本看不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希特勒、德国元首,二战时期的风云人物,曾经在二战的战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耐人寻味的是,人们总以为这位独裁者,一直到死都只是“下士军衔”。

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希特勒身上早就没有了任何军衔。一般来说,只有永不退役的军队最高统帅才有资格保留自己的军衔。对于那些退役的士兵,是没有资格说他们还有军衔的。在德国有些人称希特勒为下士,这样的“称呼”更多是一种嘲笑和蔑视。

众所周知,希特勒是因为战争而发迹。在战争初期他也曾经加入过军队,在服役期间,他也有着很好的表现,同时期的队友对他的评价是这样:不抽烟,不喝酒,不近女色,是个不可多得好士兵。可是因为那时德国门第制度的制约,使得希特勒一直止步于下士,没有成为帝国的军官。

根据资料上记载,希特勒是在1914年8月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他只是一个传令兵,但作战异常勇敢,他曾经历过大腿被炸伤、被芥子气攻击,多次死里逃生。因为福大命大,他终于坚强的活到了德国向协约国投降,这不仅标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失败,也标志了世界归于和平。

希特勒手握军政大权,是德国至高无上的一号人物

作为纳粹党的元首,希特勒并不用去在意自己的军衔,因为在他任职的期间,一直实行独裁统治,全国军队被他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实质上他就是整个帝国军队的统治者,那些高级的将领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个下属,再高的军衔也得听命于他,故而军衔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每次希特勒出访,在他身后都会簇拥着一群狂热的粉丝,那些粉丝有的是普通的群众,有些事部队的高等军官,在那时的德国,他被人们视为超级偶像,不论走到哪里,迎接他的都是鲜花与掌声、欢呼与期盼,有了这些希特勒自然是不必在意军衔的问题。

青年希特勒

1919年9月,阿道夫加入了德国工人党(也就是后期臭名昭著的纳粹党)并且在党内担任党主席委员。在加入了纳粹党后,希特勒将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人党的工作中去。因为希特勒的演讲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所以吸引了不少的赞助商。在这些赞助者的支持下,希特勒买下了慕尼黑当地的一家报纸,使它成为了自己的机关报。在此期间,希特勒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演说天赋,让很多人加入到了纳粹党的阵营中,也就是凭借着这些人,纳粹党在短短一年中强大了起来。

1921年,希特勒前往柏林,准备和德国北部的同党建立起联系,从而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全国。正是在此时,纳粹党内部出现了反对他的声音,得知这件事情,希特勒立刻赶回慕尼黑,准备将这些人赶出纳粹党来解除对他的威胁,从而稳固住自己在党内的地位。为了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力,希特勒取消了党的委员会,废除了选举制度,确立了领袖原则,甚至还对原始的党章进行了修改,这一系列的改变,开启了希特勒独裁统治的序幕。

啤酒馆暴动让他走向低谷

成为纳粹党的独裁者后不久,希特勒便想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全国,于是在1922年的十月,他看准了巴伐利亚和柏林政府之间的矛盾,决心发起革命,建立起由他个人统治的革命政权。

但可惜的是,巴伐利亚的头目优柔寡断,并且不愿意按照希特勒的意愿行事。故而在1923年11月8号,希特勒发动了暴动,企图用暴动来帮助自己实现宏伟目标,但可惜的是,这场暴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政变失败后,纳粹党惨遭瓦解,报纸也被废除,希特勒锒铛入狱。

出狱后的东山再起,德国最高统治权

1925年希特勒出狱,并且在出狱后拜访了总理,在和总理的谈话中,他表示自己在1923年发动的政变是一个错误,并且再三保证,自己以后一定循规蹈矩,遵守纪律。得到了希特勒的保证后,政府撤销了对于纳粹党的控制。再往后的五年中,希特勒休养生息,使得在短短五年间,纳粹党逐渐变成了一个可以接管政府的政党。

次年的十月,世界范围内开始爆发经济危机,在这种时候,希特勒跳了出来,四处宣讲造成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便是政府,若不是他们接受了《凡尔赛合约》的条件,德国便不会变成现在的这幅样子,是因为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历届政府摧毁了德国。

由于希特勒自身的能力,以及纳粹党的壮大,他们很快取得了民众的信任。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达了一个秘密命令,在1935年春天,德国的国防军将由原来的10万扩充到30万,这样做无疑是违反了条约上的规定,一时间,所有国家公然指责起希特勒。此时的希特勒哪还能听进去这些人的话,他在1936年时,公然废除了《洛迦诺公约》,且不顾凡尔赛合约的束缚,公然派出3万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地区,且在德国西部建筑起了防御工事。这时若是有人出声,希特勒可能还不会如此的任性妄为,可这些国家仍然觉得,希特勒会畏惧他们,会自己老实的缩回德国,可事实却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

由于他们的不作为,希特勒开始疯狂的扩张自己的军事实力,在短短的几年中,德军过境、寸草不生,一时之间,纳粹成为了令世界闻风丧胆的存在。但可惜的是,最后希特勒称霸全球的美梦依旧没有实现,并且在1945年4月30号,在德国总理府的地下室内开枪自杀。

自此德国纳粹党的独裁统治宣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也随着他的离世变得明朗起来。

小结

所以综上所述,希特勒在退役前的军衔是下士,可是在其统治和独裁的这么多年间,以他崇高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也就不需要考虑军衔的问题,因为他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军政独裁者,帝国的元首。

第2个回答  2020-09-17

都已经是元首了还在乎一个军衔吗?希特勒的成就不是一个军衔可以代替的,在他统治期间,取得了敌人都觉得意外的结果,一个下士把法国、英国、德国全部征服了,这是一个下士的荣耀,希特勒特别不喜欢这种阶级化,所以并没有对自己的军衔进行提升,他用实力证明,即使军衔是下士也能做出卓越的成绩。

从一个下士到一国元首,有多少不支持希特勒的人,当时德国的党内竞争,还有反对者,都会拿下士这个军衔来取笑希特勒,如果当了元首以后,特意给自己提高军衔,从下士升到元帅什么的,反而会让人更加讨厌自己,这是自卑的表现,做了不如不做,那就一直是下士好了,也无所谓,就是下士也不耽误他打仗,相比那些元帅,这个下士过于强大。

希特勒的战争横跨欧洲,他的每一支部队都拥有超乎寻常的战斗热情,他的部队让人感到心惊胆战,不战而败,其实最早他刚接手这支部队的时候也就十万人左右,也没有什么武器也没有陆军、空军,用了很短的时间,德国成了欧洲最大的军事大国与空军大国,这是希特勒的成就,也是军事上的奇迹。

没有人想过他会给德国创造这么多奇迹,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这个元首不用军衔说话,没有必要,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比军衔好用的多,只不过你希特勒的成就与成功带给了大家太多的灾难,他在演讲中也曾说过,自己曾经就是民族中的一名无名士兵,依靠自己的能力做到了这些,军衔对他来说又算得上什么呢?

第3个回答  2019-09-28
因为这个下士是希特勒早年得来的,他本人觉得这个军衔对自己很有意义。
第4个回答  2019-09-27
希特勒自上台执政后一直没有军衔。
这跟他长期以来一直看不起德国军官团有关。因此,他也一直将自己称为下士(这是他一战时的军衔)。
在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后,曾有一些人供恭维他:皇帝的事业,由首相完成,由士兵维护。最后一句说的就是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