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有哪些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扎根课堂,要着重夯实语文基础,抓好课堂教学,不断丰富语言积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在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我认为:
一、 识字教学重字理讲析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强调:“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的特点及自身规律也就是它的构字理据,亦即字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讲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符合儿童心理与符合字理结合起来,探索提高识字效率的新路子。”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字理讲析。
识字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能力。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把最基本的东西都丢了。高年级识字教学也是如此,不要走过场,应该认真去分析每课生字的特点后再进行教学。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记得在《火把节》一课教学“骏”这个生字时,有一部分学生给“骏”组词“英骏(俊)”,很明显地把两个字混淆了。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简单地判其错了,估计学生由于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就还会再出错。我就此采取了字理讲解的方式深入生字教学,即刻用《说文解字》中“骏者,马之良材也。”告诉学生“骏”是良马,所以是“马”字部。而“俊,材千人也。”即才智超群的人,所以是单人旁。有效地引领学生从构字理据上去记忆。实践表明:让学生了解了这些生字的意思后,他们把这些生字掌握得更牢。在这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把“骏”的形近字、同音字列举出来,并说说如何去记忆更好。学生就一并掌握了险峻、严峻的“峻”有高大,险的义项;竣工的“竣”是事情完毕之意。瞧,依据字理进行教学不仅可用之于识字,还可以用之于析解词语。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的汉字大部分都是形声字,如果掌握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用它作形声字形旁时表义的特点,就能形成识字能力,进而能“无师自通”创造性地学习汉字了。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教学契机,有效引导学生从字理上去记忆生字,学习词语。长此以往,自主学习生字能力才会不断提高。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愿望。
二、阅读教学重单元整合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显然,新课标把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紧紧结合起来。我常常思索:学生如何去达到这种目标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立足教材,把握单元训练重点,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 理解“单元导语”,把握阅读方向
现在的教材,都是按一定的主题组成一个单元。在“单元导语”中,它往往用很简短的一两句话点明本单元主题,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起到了提纲挈领地理清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一个单元学习之前,要认真阅读“单元导语”,然后带着单元阅读训练重点预习这单元的课文,让学生课前就有了对单元学习主题有一个整体认识。这样的预习,就好像交给学生一把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学习,有效地理解课文,为我们提高课堂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阅读中注意感悟、积累、运用相结合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感悟、积累、运用,可以说是《语文课程标准》
强调的语文教学流程。那么,如何去实施这三个层次呢?把它放在单元教学中,通过其中一篇文章的学习,把方法总结出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学习这个单元的其余课文,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也可以把整个单元的学习形成一个系统性,能够较好地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 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所谓感悟,即有所感而领悟,换言之,就是
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学中,每篇文章都必须扎扎实实地通过初读整体的感知,深读感受,精读感悟这些环节,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在反复读文本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悟的境界。或许这正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奥秘吧!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令你感动的场景品读,从中悟出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谊。“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显灵光。”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创造这样的读,才能悟出作品的精妙,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激发出潜藏于学生心灵深处的思想火花,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其次,在感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丰富语言积累”。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本,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语句。如学习《珍珠鸟》一课,可引导学生背诵描写珍珠鸟外形特点和活动的优美语句,背诵在介绍活动中,穿插外形描写的段落,从而学习作者如何状物抒情的。但不是每篇文章都要面面俱到,可以在单元的课例中,有目的地去分类积累。这样既达到积累的目的,也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乐于去积累。
积累,最终都是为了能够有效运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加强运用的训练,可以有机地进行句段及篇章结构方面的说写训练。比如,学了《猫》一课,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的特点,鼓励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把其特点描述出来;学习了《珍珠鸟》后,可以仿写作者在状物中抒情的写作方法。只有平时课堂上落实运用训练,学生作文中,才能“下笔如有神”啊!
是啊!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一法宝,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
诚然,语文来源于生活,光在课堂上学习还远远不够,还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积累语文。只有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才能为语言的积累提供丰富的素材。试想,如果从未留心观察过动物,怎么能把动物的特点细致地描述出来?因此,我们还要着力于鼓励学生把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把课内学到的东西迁移到生活中去,在人际交往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
(一)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学习语言,只有同生活联系起来,那才是有灵性的语言,有活力的语言。生活如土壤,语言是大树。有了肥沃的土壤,语言才能枝繁叶茂。生活语言是丰富的,鲜活的,等待学生去发现,这就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在交际中发展语言,在倾听中学习语言,在思考中锤炼语言,从而在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在实践中丰富写作素材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富含了极为深刻的鞭策作用。是的,唯有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从生活中撷取丰富的营养,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引导学生观察一种植物的成长,并写下连续观察日记。这就需要让学生亲自去种植,并细心观察植物的成长变化,才能够有素材可写呀!
如果说,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圆的话,那么扎扎实实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圆点,而走向生活中学习语文则成了半径。生活积累的丰富与否,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多与少,直接决定了这个圆的大与小。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要扎根于课堂学习,同时,还应该致力于生活中学习语文,实践语文。唯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够把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能力充分挖掘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