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为何逃到五台山出家官府就不追究了呢?

如题所述

花和尚鲁智深是《水浒传》这部名著塑造的最成功,也最有深度的人物之一,他本来是宋朝西部对西夏前线的一个军官,因为失手打死了镇关西流落到了五台山当和尚,虽然喝酒吃肉,杀人放火,不守清规戒律,但最终却成佛了,原因在于鲁智深本就是堂堂正正的好汉,其专管不平事,杀的也都是人间恶人。

不过,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一点不对劲:鲁智深杀了人,然后就逃到寺庙,然后呢?官府就再也不管了,他就没有危险了?这解决问题的手段也太简单了吧,在现在完全不可想象,现在要是有人杀了人跑到寺庙,估计里面的和尚会直接叫警察来抓人——来路不明的人寺庙可不敢收。


古代杀了人,如果有机会躲到寺庙里出家,确实是一个相对很安全的选择,但这个机会实际相当难得。

这首要原因大家都明白,中国古代叫和尚、道士为“出家人”,因为这些人选择出家实际上就是和社会基本脱节了,一般情况下,官府是不会去打扰这些出家人的,因为这属于空耗行政资源却没有任何收获。

其实不只是古代,现代也是一样,如果一旦有人真的混到寺庙里面了,确实有极高的隐蔽性。比如上面这件事儿当时就曾经轰动一时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古代一些杀人越货的人全部藏到寺庙、道观里面不就行了,这种想法那就是纯属做梦了。

大家仔细想想啊,古代和尚、道士是“出家人”,“出家人”某种程度相当于脱离了社会管辖,能够逃避一些官府和皇帝的义务,你觉得官府可能不管吗?

中国的寺庙和日本的可不一样,经过多次行政力量打压后,寺院基本无法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即使是“出家”也不可能完全和社会脱节,至于行政俗物,那是必须服从官府的。


寺庙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

为了管理和尚和道士,中国古代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度牒。这是指古代中国为了管理僧道,允许他们出家所颁发的证明文书。因为这个文件由尚书省祠部司所发放,又称祠部牒。最早始于唐代。

这个是不是想要就要呢?怎么可能,从唐朝开始,这个就不是免费的,想出家是吧?先交钱——度牒银。事实上度牒银一直成为各朝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手段。由于度牒具有经济特权,每当朝廷遇上灾难或战乱等经济紧张时期,便会公开鬻卖度牒来筹款,吸引寺院或绅商争相购买,为佛教及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而且,想出家是要考试的

一直到明朝,朱元璋才废除这个制度,下诏免费发放度牒(但严加管制剃度方面,规定了发牒的数量与时间,出家的年龄和考试的准则),清朝,乾隆皇帝认为僧纲衰败,加上推行“摊丁入亩”政策,朝廷无须再规管出家人数,于是废除公度制,停止发放度牒和戒牒;从此改为寺院“自家”印发戒牒予新戒弟子。

官府规定,但凡有僧侣往生或还俗,必须将度牒及戒牒交还销毁,否则其本人及所属寺院均受到惩处。没有度牒而私自出家的僧道,称为私度。经官府发现,将会给予处罚,勒令还俗。因此,后世僧人游方挂单,必须随身携带戒牒,作为身份证明。


明朝正德年间的度牒

那鲁智深所在的宋朝呢?宋朝管理佛教事务的中央机构是左右街僧录事,隶属于鸿胪寺。各州府或大刹设僧政司,管理一境或一寺事务。宋朝沿用唐朝的度牒制度,度牒相当于出家许可证,没有度牒就属于不合法的“私度”。

也就是说,古代当和尚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旦真的有逃犯去当和尚,大概率还没当成功就被当场筛查出来。

那问题是,鲁智深是怎么当成和尚的呢?咱们看看原文。

“赵员外道:“若如此,最好。离此间三十馀里有座山,唤做五台山,山上有一个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萨道场。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我曾许下剃度一僧在寺里,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只不曾有个心腹之人了这条愿心。如是提辖肯时,一应费用都是赵某备办。委实肯落发做和尚么?”——《水浒传》

看到了吧,人家赵员外是花了钱的!不仅花了大价钱还有关系,这才成功混进去当了个和尚,这才是根本原因!一般的歹徒可没有这种好条件。


至于武松,他也是运气好,孙二娘之前杀了个头陀,就把衣服给了他,还有一本度牒

然后呢?长老赐名已罢,把度牒转将下来。书记僧填写了度牒,付与鲁智深收受。这算是有身份了。

所以说,这实际上鲁智深还是用钱摆平了问题,在封建社会,这还真不算是什么大事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