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为什么只有东吴有大都督这一官职,其余两国却没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三国中为什么只有东吴有大都督这一官职,其余两国却没有?

都督
【拼音】: dū du
【解释】: <轻>古时的军事长官。汉末三国时形成的军事职称,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都督一名在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其中有的是偏裨将校,有的则是一军元帅或一个军区的主将。前者被称为帐下都督或部曲督,后者被称为持节都督,影响最大的是后一种。持节都督来源于汉代的督军御史,职责是监督州郡镇压“盗贼”,如东汉顺帝时,御史中丞冯绲持节督扬、徐二州兵镇压九江“盗贼”,就是一例。其后,又以中郎将督军,更增加了军事统帅的因素。汉末董卓之乱后,州郡拥兵割据称雄,朝廷为了笼络他们,有以将军兼督数州或都督某州的称号。献帝建安二年(197)以袁绍为大将军,赐弓矢节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是最早见于史籍的持节都督。大约同时,魏武帝曹操以程昱为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这种都督就成为统治地方的军政长官了。

为什么三国中只有吴有大都督?

有的,叫法不同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阶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为什么三国里面蜀方没有大都督一职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阶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大都督”和“都督”不同,“大都督”一般是统帅诸军的大将,而“都督”一职出现于汉末,最初应该是军中执法和办理事务的武官,地位不高。另外,汉末的时候,领兵的武官多称“督”,负责攻城的叫“升城督”,领某部者为“某部督

三国吴国的大都督为什么都死那么早四位大都督,没一个

这说法有很多估计还是累死的为主因为东吴大都督可是很辛苦的职业一方面要练兵打仗一方面又要对外交涉甚至还可能受君主猜忌

为什么东吴的四大都督都英年早逝

陆逊活了63岁。。。。。。
其他三个都英年早逝,大多都是因为当时荆扬一带,气候和环境不好,溼热多瘴气,西汉封王如果封到这边,除了部分好地方外,藩王也多是早逝,

三国时期东吴的四大都督哪一个军事能力最强

无疑是周瑜,四人中的第一,赤壁之战是明证,难度其实高于陆逊指挥的夷陵之战,毕竟刘备可不是曹操那样的帅才,打赢曹操远远比打赢刘备难得多

三国中东吴5任大都督是哪5位?太史慈和甘宁谁的武艺高?

东吴前后有四任“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但是我们考证一下就会发现,这四任“大都督”并非都名副其实。
“大都督”和“都督”不同,“大都督”一般是统帅诸军的大将,而“都督”一职出现于汉末,最初应该是军中执法和办理事务的武官,地位不高。另外,汉末的时候,领兵的武官多称“督”,负责攻城的叫“升城督”,领某部者为“某部督”,现在我们从正史《三国志》上可以看到的关于周瑜的官职就是:“(建安)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这时周瑜的官职类似于“先头部队司令官”。同年,发生了著名的“赤壁之战”,史书上提到“卿(周瑜)与子敬(鲁肃)、程公(程普)便在前发”,根本没提“大都督”,但是《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四回里说赤壁之战前,孙权“封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这就难免杜撰之嫌了。真实的情况是,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也就是周瑜死后12年),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部抵抗刘备,《三国演义》上也有基本相同的描述。陆逊才是历史上第一任名副其实的“大都督”,至于周瑜、鲁肃和吕蒙等几位“大都督”,就都是民间俗传了。

QQ三国中为什么我买了福袋却没有三国点?

你还没吃福袋把
希望采纳

东吴四大都督中哪个最厉害

按历史看的话,周瑜最强,众多诗词中,东吴唯周瑜能进文人眼中
作为都督,鲁肃的确四个中最差的都督,至少他在任时,东吴军事保守且很少胜仗,楼上朋友,都督是负责军事的,外交上有权发言,但那不是他的工作
吕蒙也算是鹰派,不能算激进,他是军人出身,军人的使命就是为国家利益捐躯,要是这都算激进,那刘备的手下个个都是杀人狂魔
陆逊是个儒将,他的才能还是有点难说,毕竟他对手是刘备(一个人见人欺的对手),刘备作为指挥者的时候,几乎每战必败
其实东吴后来,就是后吕蒙时期,东吴已经出了很多将才,与强大的曹魏国境延绵千里,却在各个战场里防守江北据点时很少有败仗(这些都是陆战),陆逊这时只是总领荆州防务,长江中下游一带是别的将领领军防御

智谋当属鲁肃,但是智谋加英勇加英俊,当属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