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得罪全村人,被村集体密谋杀害,黄渤主演的《杀生》是以怎样的历史背景为原型?

如题所述

电影因为是从牛结实死后这个时间点开始切入的,我们跟着调查的医生一起去追溯牛结实的死因因此有了很好的悬疑叙事线,但是这部电影,归根结底,讲的还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验尸结果表明,牛结实既没有明显的外伤,也没有致命的内伤。因为没有致命伤,所以这个案子没有凶手,但这个人,又确确实实是死了,这让从医多年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带着这个疑惑走进了这座封闭古老的长寿镇。

镇子上乡邻和睦,民风淳朴,大家对医生的态度虽然不够好,但也没有想过伤害他。可谁能想到呢,随着调查的深入,医生终于发现牛结实的死因,和这些他朝夕相处的邻居都脱不了关系。一个又一个的面孔开始变得鲜活起来,他们曾经试图阉割这个叛逆不守规矩的年轻人,失败了想到把他赶走,再次失败后开始痛下杀手。

牛结实死于乡邻们强大的心理暗示,也死于他自己过去种下的因。在这个故事里,虽然并没有人向牛结实砍过一刀,但包括死者在内,却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牛结实曾经害死过牛医生的爷爷奶奶,破坏过镇子里无数的规矩,还偷窥长辈的房事,还曾经给镇子上的水源里下药,把原本镇子里平静的生活搅得鸡飞狗跳,他用过去的生命在乡邻们心中种下了恶念,最后又报应到自己身上。这个故事里唯一明确的反派牛医生,被牛结实搅得家破人亡,一直耿耿于怀,他是医生,一把手术刀度人无数,却度不过他自己心里的坎。至于镇子上其他的人,更是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他们只想过安宁日子,无心于置牛结实于死地,这一点在他们欺骗牛结实的时候团结一心,却又在牛结实下跪离乡的时候默然落泪中有很好的体现。有人说这是败笔,何必给凶手良心,但个人认为,这正是导演高妙之处,人性从来就是复杂的,并没有单纯的善恶可言。

最后,再说一点关于自由,牛结实一直向往自由的天地,向往像鱼儿一样在广阔 的海域里遨游,但是他一个无牵无挂的人,却始终不肯走出镇子,哪怕乡民们把他扔出去,也要爬回来。脖子上虽然挂着钥匙,但他和镇子里的居民一样都是画地为牢的人。电影最后的镜头定格在马寡妇带着牛结实的孩子离开了镇子,走向了新生活的背影上,也是为了强调这一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7

《杀生》里所讲的东西太多了,不管是暗喻的还是故事本身所传达的;但《杀生》所讲的又太少了,少了一个在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没有完全挣得一个良好平衡,难免到最后有了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杀生》的故事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牛结实的死因。这个故事起源于一位官派医生对长寿镇来访,长寿镇顾名思义,镇上皆为长寿、良善之人。但医生却在村口外面发现仅存一口气息的牛结实。他讲牛结实带回村里,相传善良的村民们却纷纷拒绝对牛结实伸出援手,村中甚至拍出代表对医生的救治行为进行干涉。最后牛结实也渐渐失去了生气。随后医生为了破解牛结实的死因,决定暗访长寿镇。

整部电影采用正倒叙相结合的阐述方式,但是叙事线条干净准确,人物关系清晰明了,不仅不会造成观看时的阅片难点,反而因此提分了整部电影的艺术性和镜头语言。影片在一开始就将主角整个抛向观众,而且是以尸体的方式,随后通过官派医生的角度为抽丝剥茧般寻求真相,在这里医生代表着新时代的思想、代表置身事外的观众、代表绝对正确;而前来阻止的乡村医生和村长则代表着集权思想下的统治者和推崇者,以及煽风点火的接生婆则代表着是集旧社会的思想于一体,还有每个冷漠的村民,也正如每一个生活在旧思想之下的民众们,他们的一言一行几乎都是被推动着,甚至包括结局后的“有所醒悟”。以及牛结实和寡妇的存在,其实都是新时代观念的一种冲击。

所以纵观全片,其实不难看出,《杀生》是一部包含了太多对社会、政治、人性等主题的讽刺和思考。整部电影甚至连名字“杀生”二字都别有深意,整个故事围绕“牛结实之死”展开,故事因“死”而发生,又因“死”而结束。大部分的戏码也更多地倾向于讲诉“杀”这个重点展开,相较之下又将“生”的巧妙隐喻,但这种叙事手法不仅丝毫没有削弱“生”的主题性,甚至因此将两者之间深度捆绑,带给观众给强烈的思想共鸣。

这部电影堪称是导演管虎的代表作之一,虽然前也有佳作《斗牛》,但是《斗牛》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创作新意上都没有达到《杀生》这部电影的高度。但是虽然《杀生》这部电影有千万般好,却也并非毫无瑕疵。大概是因为管虎给这个赋予了太多的含义,但是为了使电影获得更好的票房,不得不对整个故事进行一个修饰和美化,但却忘记了《杀生》本就该是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寓言式电影。这就使得《杀生》在片尾有一种“不接上气”的无力感,更使得整部电影远够不上经典巨作一部。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还是瑕不掩瑜,《杀生》这部电影仍然是讲出了一个完整且能引人深思的好故事。

第2个回答  2019-10-17

外来者,反叛者,复仇者,谋杀者。外来者揭秘,复仇者怂恿,谋杀者执行,反叛者死亡。电影《杀生》讲的就是这四者的故事。

《杀生》里的第一视角“我”,我是一个医生,被上级下派到长寿镇治疗怪病,对于镇上的一切来说,我都属于一个“外来者”。牛结实是镇上的一个异类,他不受祖训约束,恣肆叛逆,格格不入,他是一个实打实的“反叛者”。长寿镇镇民一心只想把特立独行的牛结实清除出去,所有人不约而同担当起刽子手的身份,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谋杀者”。牛医生懦弱到不敢接受亲人因自己的无知而死亡,转而把所有愤怒发泄到牛结实身上,他从一开始就是想把牛结实送入地狱,他是一个疯狂的“复仇者”。这四种复杂的人物形象交织在一起,电影大多数时候是从任达华饰演的乡野医生“我”的视角展开,濒死的牛结实,气氛诡谲的小镇,浓墨般的谜团一点一点淡化,逐渐显示出令人胆寒的真相——是大家一起“设计”了牛结实的死亡,没有人能逃脱得了关系,所有人都是谋杀者。

牛医生在房里挂起的“心由境生”四个大字,导演给了它许多镜头,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四个字,总是作为背景的一部分出现在镜头画面里,这样直接的主题揭露也是不多见了。是的,颠覆以往境由心生的说法,《杀生》向我们传达了心由境生的理念,从最开始的笃定,到质疑他人,再到怀疑自己,牛结实被所有人哄骗着一步一步迈向死亡,心死才是真亡。这是所有人给他预定好的荒诞结局,杀生杀生,生生杀掉一个人,杀掉一个活生生的人。

第3个回答  2019-10-17
整体来说,《杀生》中包含了几个具有独特意味的观念性元素,值得探讨
  1命运:
  在《杀生》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导演对于“命运”的概念有意强化。黄渤害死了苏有朋的父母,因此自己的孩子要被杀戮。村民们设计害死了黄渤,最后难逃灭顶之灾。尤其是最后在镇民们吼丧下,天崩地裂毁灭世界的设计,极具宗教和神话味道。
  应该说这种命运感的设计,同时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效果,从正的角度,“命运”完善了故事中的人物轨迹,也造成了寓意上的协调,并且让整个《杀生》的片子呈现出一种对称与稳重感。增添了影片本身的艺术气息和思想内涵,算是国产电影中较为难得的尝试。
  但是缺点是让故事缺少了因意外而造成的突转,太过匠气而与观众的实际生活经验脱节,降低了整个影片的欣赏程度。最重要的是,在中国观众普遍缺少信仰、缺乏人文审美习惯的今天,稍微与市场现状脱节。
  2普通人的人性转换
  这也是《杀生》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村镇中的普通居民转换成了杀手,或许比较起命运的概念,中国观众对这一部分更能接受吧。村民们对黄渤进行了一系列心理暗示和投射,成功的把他有一个精壮男子变成了衰弱的垂死之人。
  而当黄渤临死前的告别,其中普通妇孺感动流泪的情绪转换,人性的善恶之间的过渡都有不错的戏点,应该说这部分的设计比较能触动观众心理,同时也具备了较好的象征意味。应该说这部分情节的设置还是有意义的,很有欧洲导演的创作观念。
  但是问题在于,现在《杀生》片子中的黄渤确实做了伤害村民的事情,这样村民的加害便有了一定合理的铺垫,关于人性的探索味道也被冲淡了。
  3生命、性、复仇等元素
  在《杀生》中,整个故事对于生命、性、复仇也有所涉及。黄渤一命换一命的“牺牲”,村镇中对老人“百岁”的期待。苏有朋医生身份与杀人者身份之间的对比。片中几处涉及性题材时所传递的态度,以及复仇的象征,这些都让影片有着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应该肯定的是这些东西,都是最为经典的故事元素,具备着古典主义的审美趋向。
  现在的问题是,不同的元素都有涉及,是否会造成功能上的重叠,反而是集中火力讲一个,更能造就影片的效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现在是一种东摸一把西捅一下的意思。
第4个回答  2019-10-17
我只能说,《杀生》这部电影真是绝了,虽然有时候荒诞的情节看得人很郁闷。长寿镇的小社会,是大社会的缩影,排除异己,杀死变异,割掉不和谐,我们不是经常都在做这样的事?
片名儿太酷,与杀"人"不同的是,杀"生"带着种将生命逼上绝路的毁灭感,不管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但是"生"气是不复存在了。
许久未看能在平微中动容自己的电影了。看见的不一定是真,真正的善良不应该与传统规矩捆绑。并不是支撑大石块的木棍碎了,是村里人心中的道德支架碎了。电影最后,牛结实拖着自己的蓝色棺材,挨家挨户的告别,心病了 ,才真的病了。黄渤,赞。 ​
有段时间,觉得所谓“慎独”,说的便是离开他人的左右,一个人恪守自我。后来方知道,原不是这个意思。今天总算对这个笑话释怀,这部片子总算为自己正名了些许,至少作者和我一般反感群体(他人)的影响力。一个蓝色的棺柩,靓丽在一片荒芜的排斥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