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葬礼上披麻戴孝,这披麻戴孝是啥讲究?

如题所述

这是来源于一个传说。传说有一位老人家知道自己时间不长了,就开始准备自己的后事。但是家里的三个儿子天天为老人家的后事吵闹,谁也不愿意多处一分钱。

老人家看到这个情况,很伤心。于是,有一天她把三个儿子都叫来,告诉儿子说,她死了之后不需要给她准备棺木,也不需要准备灵堂纸钱,只需要用一个草席把她的失身裹了扔到郊野之外。

儿子因为不需要花钱了就很高兴,但是老人家说她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求三个儿子要每天去门口树下看看乌鸦和老鹰。

于是儿子就照办了,每天去看乌鸦和老鹰。他们发现,乌鸦小的时候,老乌鸦到处找食物喂养小乌鸦。等到老乌鸦老了,小乌鸦就反过来找食物喂养老乌鸦。

而老鹰小时候的情况和乌鸦相同,但是老鹰老了之后,小鹰却没有像小乌鸦一样出去找食物,而且是把老乌鸦给吃掉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三个儿子非常难过,觉得自己对不起老母亲,于是赶紧回家找自己的母亲。但是,当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发现母亲已经不在了,他们再没有机会孝顺自己的母亲了。

所以,后来给母亲举行葬礼的时候,为了纪念老母亲的教导,也为了让母亲知道自己错了,所以就选择了跟乌鸦一样颜色的衣服,并且在身上披上了一层麻衣,因为麻衣的颜色跟乌鸦相似。

就这样,这个习俗慢慢就流传下来了,用来表示对死者的一种孝顺和怀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披麻戴孝是跟去世之人血缘最近的人需要穿在身上的服饰,披麻戴孝是传统葬礼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去世亲人表达哀思的一种方式,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逐渐的改变,但是对于这种披麻戴孝还是看的非常重要,那么披麻有什么讲究又处于何处呢?

披麻指的是有五种不同规格的丧服,跟去世之人血缘关系越亲近,服制越重服制越轻,披麻则是跟去世之人血缘关系最近的人,也就是子女需要用到的服饰。

披麻戴孝流传最广的一个传说来自孔子,据说孔子在外讲学的时候,有家人传话说孔子的母亲生病快要去世了,孔子听闻之后抓起一块白色麻布包在头上当头巾,然后穿了一件白色的袍子外套,顺手把捆书用的麻绳扎在腰间,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好就奔跑着回家,等到回家的时候母亲已经去世,送葬的时候,孔子痛哭流涕直不起腰,只好拄着一根木棍。

麻布在当时都是用棉花织出来所以是白色,白色代表着素净,孔子的这一身装扮表达了他对母亲素净纯真的孝心,就连孔子拄着的木棍也逐渐演变成了孝杖,表示父母去世之后剩下自己没有了依靠,只能依靠着这跟木杖走下去,鞋子没有来得及提上来说明父母去世是这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

对于这个传说人们把披麻戴孝的来历归根于孔子身上,是人们对于孔子的尊敬,丧礼上的形式并不是完全源于孔子,其实在孔子之前周礼就有了“五服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而是在经过了历史的变迁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披麻戴孝,其实这种形式起源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表达了人们对去世之人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承。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农村老人百年之后,儿女们披麻戴孝,这是大部分地区的葬礼风俗。至于为什么要披麻戴孝,相信大多数人不清楚。据说很早以前,一位老妇人有三个儿子,因为老妇人年事已高,已经到了商量着做棺材、办后事的时候了,而每次三个儿子都是争执不断,甚至还大打出手。

老妇人听了之后非常伤心。第二天就将三个儿子叫到自己床前,告诉他们自己死了不用棺材、不举办葬礼、也不用土葬,只需要用身下铺的席卷住找个没人的地方扔了就好。但是,需要答应她一个条件,就是从今天开始每天看看门前大树上的乌鸦和猫头鹰。三个儿子“喜出望外”,想着终于不用花钱了,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通过长期的观察,他们发现:乌鸦很小的时候都是老乌鸦外出寻找食物,来了喂给小乌鸦吃;等小乌鸦长大了,老乌鸦老了不能再外出寻找食物的时候,就变成小乌鸦寻找食物来给老乌鸦喂。而隔壁树上的猫头鹰则不同,小的时候也是老猫头鹰找食物喂给他们,但到了老猫头鹰不能外出寻找食物的时候,小猫头鹰不是去找食物喂给老猫头鹰,而是吃掉了老乌鸦。

到这里,三个儿子算是明白了,痛哭流涕非常后悔,都说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好好孝顺老母亲。可说来也怪,等他们回去之后,老妇人已经走了,再也没有留给他们尽孝的机会,正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在为老妇人举行葬礼的时候,他们选择像乌鸦一样身穿素色衣服;并在身上批麻,颜色看起来跟猫头鹰一样,目的是为了告诉已经百年的老母亲——“老妇人要他们明白的道理,他们明白了、也记住了”。之所以这个习俗流传下来,一来是为了表达对逝去人们的思念、不舍和怀念;二来,也是为了提醒后人,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尊敬他们、孝顺他们。

第3个回答  2019-08-02
这是周朝流传下来的礼仪。披麻戴孝也就是说头顶披着白布。以表示对逝者的哀悼。
第4个回答  2019-08-02
只有逝者的子女以及和逝者血缘关系最亲的人才会披麻戴孝,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