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能建国,说明他有杰出才干,为何混到50岁依然一事无成?

如题所述

老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刘邦大器晚成还是时机的问题。刘邦已经活了四个时代。除了最后两个他打仗和坐享其成的时代外,他在前50年还生活在两个时代,战国末期和秦朝末魏武去世,战国末期刘邦生活在楚国。

如果刘邦生活在秦国,英勇作战,他可以建功立业,为官获奖,但当时的楚国,一个人只能从两点上脱颖而出,一是出身高贵,二是才华出众的人。出身高贵,自然可以继承祖宗后人的官员,饱腹经伦,也通过给贵族出谋划策,获得赏赐。刘邦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刘邦不擅长学习。

因此,他没有机会在战国末期崛起。魏秦建政后,法律严苛,人民管理严格,决不允许人民立功。秦朝没有明确的选官制度。使用的官僚主要是过去秦始皇统战中建功立业的官僚,包括旧官僚。魏秦建立后,没有战事,士兵获得军衔晋升的可能性很小,也没有正式的晋升选拔制度。实际上,秦朝的官员提拔处于停滞状态。

任何时候都有人事存在。如果你和官员关系好,还是有可能得到青睐和提拔的,比如萧何、曹深等,人们显然更能处理好关系。因此,他们可以在政府中找到一定的位置,而刘邦不会处理与官场的关系。从他参与陆太公搬迁,到那些贵族。官员极为荒唐,可见刘邦不是一个会搞关系的人。因此,在这样一个时代,他显然不能被重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刘邦在50岁之前并没有显出有什么杰出的才能。他和平凡人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甚至还不如一些村里面的人。都已经40多岁了,没有什么正经的工作,而且还没有娶妻生子,他的父亲也非常的不看好他,经常的在众人面前责备他的行为。谁也没有想到刘邦十几年之后,竟然会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君王。

当时确实有一个人看出了刘邦的才能,这个人就是吕后的父亲,刘邦去参加吕后父亲的宴请的时候。表现出了非常无赖的行为,在众人看来刘邦就是一个流氓,没有什么大的能耐。但是吕后的父亲却一眼看中了刘邦就是一个造反的材料。首先,刘邦身无分文,没有家世,也无牵无挂。另外,刘邦这样无赖的性格其实和君王的气质非常契合。他的阴险狡诈和阴谋诡计在现实生活中是用不到的,但是却是作为一个君王必备的素质。可以说吕后的父亲是刘邦的第一位伯乐。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合适的位置,如果这个人没有成才一定是没有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刘邦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个平常人,如果不是生逢乱世,如果不是秦朝末年出现了动荡的局面,刘邦很可能就这样平凡的去生活下去,在历史上我们也不会记得有刘邦这样一个人物。就是当时的历史条件给刘邦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机会。所以说刘邦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他的才能能够在这个乱世之中得以施展。

刘邦在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之后称霸一方。如果不是发生了突发事件,刘邦是没有勇气提着脑袋就看革命的,毕竟这是一件风险非常大的事情,当时刘邦有吃有喝,完全满足于现状,他根本就没有想着造反的事情。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刘邦在50岁的时候还是一事无成,主要原因是刘邦没有遇到一个正确的时机展示出他的才华。要知道时代造就英雄,当时时代的发展趋势对于刘邦来说有着不小的影响。刘邦其实也在等待能让自己展示才华的时机,但是他的这个时机相对来说来得比较晚。虽然在刘邦50岁之前并没有什么成就,但是并不代表他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恰恰相反刘邦是一个能力非常出色的人,只是当时没有时间让他展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已。刘邦总共有三个品质值得人们学习。其中第1个品质就是刘邦的志向非常远大。要知道当时刘邦仅仅就是一个泗水亭长,但是刘邦却并没有把这个官职放在眼里。刘邦在参加吕太公的宴席上,嘲笑那些兢兢业业的小官吏,由此就可以推算出当时刘邦根本就没有把这些官员放在眼里,刘邦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人,所以他并不愿意一辈子只做这样一个小官。第2个就是刘邦喜欢交朋友。刘邦的人员是非常好的,并且他的性格也非常好,因为有着比较豪爽的性格,所以刘邦的朋友非常多。可以说就是因为他广结好友,才让他当时有了一个智囊团,到后来才能够成功登上皇位的。他的这些好友在后来的时候都成了刘邦的谋士,对刘邦的帮助非常大。第3个就是刘邦察纳雅言。刘邦在当时年纪不小了,但是并不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在他登上皇位之后,面对着大臣的意见的时候,他也认真听取这些官员的意见并不会盲目反驳。可以说他能辨别的清,哪些大臣对他觐见的意见是真实为他好的,而哪些大臣只是阿谀奉承。如果当时别人说的话是合理的,那么他会虚心接受。

第3个回答  2019-11-24
因为刘邦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末期和秦朝时期,当时对于人才选拔并没有一套很完善的制度,刘邦是个平民,所以更没有向上的途径,直到陈胜吴广起义抓住时机。
第4个回答  2019-11-24
天时地利人和,只有全部满足才能做出成绩,刘邦再有才能也要有恰当的时机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