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的批评中成长的孩子有什么性格特点?

如题所述

我就是在爸爸批评中长大的孩子,直到现在我还在通过学习、阅读来修复我个性中不好的一面。

记得我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候跟爸爸妈妈睡在一起,我咳嗽了。可能爸爸觉得烦,就大声地骂我:咳咳咳,烦不烦?

把我吓坏了,咳嗽怎么能忍得住呢?我就一个人躲在被窝里,拼命地忍。忍不住 的时候,就用被子捂住嘴咳。

爸爸是一个家庭中强大的存在,他影响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为爸爸喜欢批评我,直到现在我有时候都会把“老公”当成爸爸的角色。

有时候老公跟我说一句很普通的话,我就觉得他在骂我。我变得万分敏感,受不了别人一句重话。只要老公一说重话,就能引来我的抵触与对抗。

同时,在单位里,我非常胆小,成了最听领导话的人。

用现在最时髦的话来说,一个人要学会向上管理,才能在单位中获得升职。而我呢?从来就胆小,把所有领导当成权威,敬而远之。

如果看到领导远远地走过来,我能躲就躲。躲不了,就硬着头皮上前打招呼。我从来不找领导沟通我的想法与工作。所以,领导不了解我,我在单位发展平平。

虽然现在奔四了,但是在爸爸面前,我仍然是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我不自信,不相信我的生活我能做主,我做什么事情都渴望得到他的认可。但是,我从来没有得到过。

我一直寻找机会想在爸爸面前证明我的价值,一直想取悦他。活得很累,而且我跟爸爸的关系也不好。

爸爸在一个人的生活当中真的太重要了。希望天底下所有的爸爸都去学习如何成为好爸爸,那是孩子的福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2

    我觉得在这样环境里成本出来的孩子可能有两个极端啊,一个可能会在虎爸的教育下长大成人的,要么有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长大就可能会特别的叛逆,有可能会最后把自己毁掉。现在家长的教育方式真的特别的让孩子们不理解,就连外人都不能理解。所以有时候孩子们心里根本不接受这种教育方式,孩子们也是有尊严的。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了成龙和吴彦祖拍的电影——《警察故事》,我就是因为这个电影才喜欢上吴彦祖的啊。当时的吴彦祖真的是嫩的能掐出水的,而且特别的年轻,简直是帅到了天际,所以我就 特别的喜欢他。吴彦祖在电影里的名字叫做祖,他的爸爸是一个警察而他却是一个浪荡的抢劫犯。他从小就在父亲的批评中长大,不管他做什么事情不管是错的还是对的,他的爸爸永远都是在批评他。从来没有给他奖励赞赏,无论他有多努力。

     所以他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从小到大没有得到过自己父母的任何肯定。自然而然的他就变得特别的叛逆,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开始抢劫。他家里也不缺钱,其实就是为了找寻那种刺激感,不过就是为了报复他的爸爸。最后也是就死在了警察的枪下,虽然结果很悲哀但是我也是特别的喜欢吴彦祖。

第2个回答  2017-08-21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在性格上会有缺陷,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不建议在教育中采取这样的方式对孩子的错误冷处理,在教育学中分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批评是负惩罚,强化孩子讨厌的惩罚来惩罚孩子,这样的效果非常差,容易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一般在教育中建议采取说教与正强化相结合。在孩子童年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四年级之前,在此之前父母和老师有绝对的权威,说的每一句话都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不能够随意对孩子进行批评,有的时候真的是一句话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可能说的有些夸张,童年时期的教育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在之后的成长中想要改变并不容易。

我本身就是在父母的批评中成长的孩子,所以非常能够理解。在六到十二岁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肯定,让孩子拥有一定的自尊和主动性,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过多地进行批评教育可能会让孩子缺少主动性养成自卑的性格,非常的不好。比如我,我妈妈是个比较强势又比较追求完美的人,在我的童年里记忆只有妈妈的批评,不管做什么事我总有不称心如意的地方,所以我很害怕做事情,很害怕给挑毛病,害怕自己做不好。尽管她现在总会在亲戚面前夸奖我,说我如何如何,可我从不觉得这些有什么,童年过多的批评养成我自卑的性格,对于自我评价太低,自我认同感太低,没有办法正视真实的自己到底有什么优点,活得比较负能量。

很多时候父母的很多毛病在不经意间潜移默化的传染给了子女,让子女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种人。《老友记》里莫妮卡的妈妈是一个非常龟毛的人,每次见面莫妮卡总是苦不堪言,有的时候她妈妈甚至会挑剔她的发型和之前有哪里细微的不同,鸡蛋里挑骨头的强迫症。而莫妮卡讨厌这样,自己也有强迫症,比如沙发上的沙发垫一定是完美的形状,如果给压扁就要把它拍好。

父母以身传教,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虽说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应该能够理解他们的不容易,作为子女我也确实不怎么样,但不管怎么样,既然你选择了生下这个孩子就应该对他负责,不止是生他养他还要让他在正常的环境下感受来自家庭的爱养成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3个回答  2018-05-25

父亲如山,山的力量很强大,如果孩子总是被强大的力量给否定,那么孩子会变得懦弱、胆小自卑、没有自信的个性特点。未来也常会有自我否定的状态,甚至可能非常叛逆来获取关注和自我肯定。

我身边这样的家长很多,总是抱着这种心态,认为给孩子太多的肯定会让孩子骄傲,需要通过批评才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但实际上家长给到孩子的鼓励远远不够,根本无法起到鼓励孩子的作用,更别提改进错误了。大部分孩子还是活在被批评、被指责的家庭氛围里。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做些什么,即便做到了家长也非常吝啬给到一句肯定,往往就是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别人也会,类似这样的话语。

一个朋友是银行的高官,他说就算他现在的职位很高,但是依然内心存着深深的自卑情结,他不断的努力工作获取成就,就是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需要通过不断的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因为只有这样别人才能看得起他,这种深深的不自信始终埋藏在他的内心深处。

 

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于他的父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方式,永远只有指责和批评,就算他拿了班级第一,他的爸爸连一句肯定的话都不舍得给他,只会对他说就算你这次拿了第一,如果不继续努力,很快就被人赶超上了。所以,他至今都对自己的成就不满足,不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好了。

这些从小被批评大的孩子,长大了个性中深深的自卑情结,自卑缺陷始终围绕着他们。

第4个回答  2017-08-21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重来都没有夸赞过我,或者说没有当面表扬过。

    所以从小到大,我都在努力的让自己变得乖巧,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然而无论我怎么做,都没有得到一句你真棒的赞扬。

   这种环境中成长的我,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无论学习多么优异,总是没有一丝自豪感。觉得无论做什么都是不对的,只能追求更好的。

    后来我上了高中,住校以后不再每天都回家了。也不用时常被父亲责骂。高中以后的我开始变得开朗起来,身边也有越来越多谈天说地的朋友了。也有自己默默喜欢着的男生了。然而从小养成的胆小和不自信,把我圈在暗恋的括号里,怎么也走不出去。甚至跟男神坐在邻桌,也只会脸红心跳不敢说话。我就这样在内心的折磨中熬到了高三。直到这时候才慢慢变得自信,才开始敢正视自己的感情。

    长大以后父亲没有再像小时候那样动不动就指责我,而是更多的从生活上关怀,虽然依旧没有表示过我做的是对的,但已经开始不再干预我的选择。

    直到我也结婚生了孩子以后,老公经常会夸赞孩子,做对了就要表扬,做错了就要批评。每次父亲看到都会说,小孩子不能夸的太多,容易养坏了。于是我才知道,小时候的我不是不值得表扬,而是父亲觉得表扬会让我骄傲。

    这样其实也算是父爱如山的表现吧。小时候总是怕我们像小树一样不修理就长歪了,长大以后又会觉得修理的太直过于普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