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有什么好办法?

如题所述

本文章摘自《中医临证践行录》张丰强
典型病例:
王某,女,35岁,天津人。
2011年5月初诊:病人头晕、恶心1周,西医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予牵引、西药治疗不效来诊。
予益督汤7剂,头晕、恶心解除;继服上方30剂,病愈。
随访3年,病未发。
刘某,男,40岁,工人,家住上海闵行。
2015年7月初诊:右侧腰痛、腿麻1个月,加重1周,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予西药、牵引、理疗等治疗效果不显,遂来我处就诊。
予益督汤加川牛膝30克、伸筋草30克,服7剂,腰痛、腿麻减轻,继服14剂症状解除巩固治疗1个月,病愈。
随访2年,病未发。
专病专方:益督汤。

处方:黄芪50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鹿角片10克、补骨脂30克、赤芍30克、地龙30克、骨碎补30克、炒杜仲30克、制半夏15克、制胆南星15克、炒芥子15克、茯苓30克、大黄10克、芒硝5克(冲)、土鳖虫10克、蜈蚣3条、制马钱子粉0.5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日1剂。
颈椎间盘、腰椎间盘膨隆、膨出、突出、滑脱等 ,在这里统称为椎间盘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男多女少,好发于30岁以上特殊工种人群,有年轻化、逐年增加之趋势,属于退行性病变,难治性、复发性职业病。病理上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外形

其病因有三:一是正气虚,二是邪气、水液实,三是不内外因。
先说邪气实。
邪气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外邪,主要是寒邪。临床多见受凉、受寒发病或导致复发。寒邪是椎间盘发病的主要外邪。二是内邪,即内生之邪。主要有痰饮、瘀血、痰瘀互结、顽痰死血等。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便是瘀血、污血,离位之津液、阴液、水液就是痰、饮、水邪。椎间盘髓核的膨隆、膨出、突出、滑脱就是内生之邪占了“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乃至“不通则痛”(不通有完全不通和欠畅通两种情况)。
这时的痰不是肺中之痰,也不是痰饮之痰,应是皮里膜外之痰、筋膜骨间之痰。
内生之邪阻碍了气血的运行,反过来又成了痰浊瘀血的病因,形成恶性循环久之导致痰瘀互结、顽痰死血,疾病顽固难愈。
再说正气虚。
正气虚主要是指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具体讲是脾肾督脉的气、血、阴、阳不足。
导致正气虚的原因:一是自然衰老,30岁之后多发、退行性病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椎间盘病发的内因。
二是房劳伤肾。发病男女差异巨大(男多于女)也说明肾虚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肾生精、精生髓、髓充督、督通脑,肾虚髓就虚,髓虚就会生寒“结冰”或生热“蒸腾消水”而致髓核水分丢失、凝滞、变稠,水样极易流动、流动自如的髓核因椎间盘位置的长期改变而不能回纳、恢复原样、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纤维环的弹性、张力减弱,纤维环损伤,以致椎间盘膨隆、膨出、突出、滑脱。
三是用脑力太过,督通脑,肾督精气是大脑运行的物质基础,所以用脑太过反过来也容易损伤、耗伤肾督精气,导致髓虚致病。
最后说不内外因。

主要是长期的职业习惯或不良习惯导致椎体位置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固定、支持椎体的肌肉(里脊肉)损伤,使椎体、椎间盘不能回复到正常的位置,椎间盘病发。所以,现代有人建议将椎间盘突出症列入职业病范畴。

中医讲“脾主肌肉”,里脊肉的损伤,久则累及本脏,导致脾虚。所以脾虚又成了椎间盘病发的间接病因。

总之,椎间盘病病因有外因寒邪,内因房劳用脑,不内外因是职业习惯等三种情况。
病理上是寒邪凝带、房劳用脑伤肾而致肾虚髓虚,职业习惯导致肌肉损伤进而导致脾虚;内生之痰、瘀、痰瘀互结、顽痰死血导致“不通则痛”。另外,位置的改变导致关节错位、局部炎症则是椎间盘病局部僵硬、疼痛、拘急的病理基础。可见,肾亏髓虚、脾虚肌伤、寒凝痹阻、痰瘀互结是本病的病理本质。

病因病理明确了,治疗就简单了,以益气健脾、补肾益督、化痰活血、驱寒通络为治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31
第2个回答  2020-03-22
本病首先需要卧床休息,避免久坐久站及弯腰劳累,避免弯腰干活,可以脊柱外科就诊开具脱水的药物及抑制炎症反应的药物治疗,注意避免腰部过度负重及受伤,可以佩戴腰围保护腰椎。
第3个回答  2020-03-22
每个人的腰间盘突出情况都不一样,压迫的程度也不一样,简单说,如果压迫产生的疼痛可以忍受,建议保守治疗,包括理疗,药物治疗。保守治疗只能缓解压迫症状,不能治愈。如果压迫产生的疼痛不能忍受,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彻底的治疗好腰间盘突出,但复发率高,后遗症大。
第4个回答  2020-03-22
不是很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包括药物,牵引,针灸,理疗等,有部分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的,保守治疗效果不好,需要考虑手术。
意见建议:建议以卧床休息为主,进行一些腰背肌功能的训练,比如在床上平卧时候做五点支撑,也就是用头部、两个肘部以及两足,把身体弓起来,像一个桥一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