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为什么两次放走元顺帝?

如题所述

徐达是朱元璋的重要开国功臣,和朱元璋是老乡,又因为自己的能力比较突出,因此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政权。朱元璋建立明政权之后,任命徐达为左相国,可以说,徐达在朱元璋的心目中,是很不一般的人物。但是这么受朱元璋信任的一个人,却曾经两次放走元顺帝。其实,徐达知道朱元璋比较心狠,肯定会杀死元顺帝,而徐达则心有不忍,所以才会故意放走元顺帝。

一、第一次放走元顺帝。

公元1368年,徐达大军打到了河北的通州,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距离元朝的都城,也就只有短短一天至两天的路程。按照徐达通常的行军速度来说, 两天内毕竟攻占元朝的都城,但是徐达却停兵不动了,这一停就是七天,给了元顺帝充足的时间逃跑。元顺帝自然是利用这么好的时机,逃之夭夭。

二、徐达第二次放走元顺帝。

元顺帝在开平的时候,当时开平是元朝的上都。徐达的军队已经把开平给保卫了,瓮中捉鳖,稳稳的事情,但是身经百战的徐达却将包围圈漏了一个口子,也一个口子不打紧,刚好给元顺帝一个逃跑的机会,元顺帝又顺利逃脱了。

三、常遇春愤怒,徐达解释原因。

开平王常遇春知道徐达故意放走了元顺帝之后,自然是十分愤怒的,毕竟胜利就在眼前了。这时候徐达解释了,元朝皇帝毕竟是一个夷狄,但是毕竟也曾经统治了中原那么久,也是合法的皇帝,要给留点面子的。其实这种事情是得到朱元璋的默许的,之前在汴梁的时候,徐达和朱元璋就曾讨论过这件事情,朱元璋说只要赶走就行了,不行非要杀死,所以徐达才会光明正大的这么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元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位帝王,徐达本来有机会活捉元顺帝,但是两次都让元顺帝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走。朱元璋也并没有对徐达做出任何的惩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徐达和朱元璋之间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他们都希望元顺帝能够逃走。从政治意义角度来看,元朝统治中原地区百年之久已经站稳了脚跟,元朝的统治深入人心,如果徐达活捉元顺帝,那么如何处置元顺帝就成为了一个问题,杀死元顺帝会激起众人的愤怒,留着元顺帝是对自己的一大威胁。权衡利弊之下元顺帝自然而然离开中原地区,回到属于他的蒙古草原是最佳的选择。

朱元璋在南方地区解决张士诚和陈友谅以后,元朝就是朱元璋统一天下最后的阻碍。元顺朱元璋如果打出活捉元顺帝的口号,那么元王朝势必会死守元大都,激起元朝的反抗之心,朱元璋虽然有把握能够打赢这场战争,但是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不是朱元璋想要达到的结果。

元朝和朱元璋之间的对比非常明显,无论从各个角度来看元朝都已经不是朱元璋的对手。朱元璋给元顺帝一个大台阶,希望他自己离开中原地区,这样对元顺帝对朱元璋都有利。朱元璋强行攻取元大都,必会造成城市的损毁,这些百姓以后都是朱元璋的社会资源。

摧毁一座城市非常容易,想要重建一座城市,重新树立百姓的自信心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马上可以打天下,却不可以治天下,朱元璋希望通过一种和平手段来解决元顺帝和他之间的矛盾,只要他不再对自己构成威胁,他没有必要把元顺帝逼上一条死路。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公元1368年7月,徐达的北伐大军抵达了河北的通州,这里距离元朝的国都也就一两天的路程了。然而令人不解的,北伐的军事统帅徐达居然就在这通州城整整呆了七天,啥事儿也不干。七天时间对于元顺帝逃跑绰绰有余了,元顺帝似乎也明白了徐达的意思,果然在半夜打开了健德门,溜之大吉。

然后徐达的大军才不紧不慢地挺近北京城,这是第一次。

第二次是发生在不久后的开平,这里当时是元朝的上都。徐达的大军又是懒懒散散、不紧不慢的来了,这次大明的军队直接将此处给围了起来,看似是瓮中捉鳖,万无一失了,可谁曾想徐达又将包围圈故意漏了一口子。

元顺帝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又跑了,这是第二次。

此时的开平王的常遇春怒了,因为白白丢失了一个活捉元朝皇帝的大功劳,于是就去质问徐达。只见徐达不紧不慢地道出了自己之所以这么做的动机:“元朝皇帝虽然不过一介夷狄,但怎么说人家也曾经是我们的皇上,管理中原这么久,怎么着也得给点面子吧。如果真的把他活捉了,那我们的老大朱元璋该怎么处置他呢?对于这位前任皇帝,是封一块地给他?还是直接把他杀了呢?我觉得两个都不好,所以还不如把他给放了呢。”

常遇春听后很是不可理喻,班师回朝后就向朱元璋打了小报告,可没想到朱元璋并没有怪罪徐达。

可见,在处理元顺帝这件事情上,徐达和朱元璋二人是保持着相同看法的。虽说有专家考证徐达很可能并没有参加过开平追击战,但《明史》中确实记载有他们君臣二人关于元顺帝去向问题的讨论:朱元璋在汴梁时,徐达就曾秘密向其请示过了,元顺帝如果要逃跑,是否要乘胜追击呢?朱元璋回答,把他赶到塞外去就行了。

《元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元顺帝本纪”中就交代了:朱元璋鉴于元顺帝弃城而去的合作态度,认为他“知顺天命,退避而去”,勉强算是实现了元朝、明朝的和平交接,鉴于此,这才封其为“顺帝”。而在元朝那边,元顺帝则被称为“元惠宗”。

其实徐达和朱元璋这样的做法在当时来看,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君臣的观念是很强的,虽说元朝是起义军推翻的对象,但对于元顺帝本人而言,他们还是将其当成是“君”的。比如隋炀帝虽说是暴君,但当他在扬州被杀后,起义的李渊、窦建德等人还是痛哭流涕,为其披麻戴孝;再者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也将自杀身亡的崇祯皇帝厚葬了。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向天下宣扬君臣的理念。况且当时的元顺帝也还算是个不错的帝王,恢复了科举,减轻了赋税,整体成绩还算可以。

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你说如果元顺帝真的被活捉了,我们的洪武大帝朱元璋究竟该怎么跟他相处?怎么处都是尴尬,所以说还不如不见面。

第3个回答  2019-08-27
这有多方面原因:
1、穷寇莫追
2、元顺帝昏庸,所以导致天下大乱,抓到元顺帝放了他能减轻起义军压力,如果不放他蒙古人立一个厉害的皇帝就糟了
3、当时起义军很多,朱元璋并没有压倒性优势,如果杀了元顺帝可能会失去道义,导致其他起义军联合起来攻击自己,而放了元顺帝可以给自己赢得仁义的美名。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8-27
其实朱元璋和徐达之前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在封建社会,君臣观念很重,虽然元朝是起义军推翻的对象,但对于元顺帝本人,还是把他当成“君”。这样做是为了向天下宣扬君臣的理念。而且元顺帝还不算太差,他恢复科举,减轻赋税。如果元顺帝被抓获了,朱元璋和这个前朝的老大该怎么相处呢?所以说还是不如不见。这是封建社会的特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