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每个朝代地方制度不同,汉朝治理地方制度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推进,各项制度也在不断的演变。这些演变的过程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和权力的欲望。中央对地方的把控,随着历史的推进不断加强。从分封制(自己管),到郡县制(选派地方官来管),再到行省制(中央自己管),在制度层面上逐渐加强中央集权。

秦朝之前基本采用的是分封制,把土地一层一层地分下去。王分给诸侯,诸侯再分给卿大夫。有点像把土地承包出去一样,分给谁这谁就来管理这个地方,并附属于他的上级。

秦朝实行郡县制。所有国土都是皇帝的,由中央委派官员到地方进行管理。这和分封制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对全国实行郡县制标志着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郡的长官叫太守,地位和俸禄和中央“三公九卿”中的九卿相同。县的长官叫县令、县长。地方官的下属都是自己选人任用的。

还是原来的郡县制,但在人事上都要归中央管制。这些地方官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自己任命下属,而是由吏部选派人员担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了。

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地方政府主要都是武将。宋太祖本身也是武将,黄袍加身称为皇帝。他对武将反叛有天然的警惕,整个宋朝也都是重文轻武的思想。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宋朝的地方长官当然也都是文官。而且这些长官调动频繁,防止长期盘踞在一个地方,滋生势力。

朝实行行省制度,这个制度和郡县制的不同点在于最高地方长官。行省制是没有最高地方长官的,直接由中书省(古代的国务院)派人轮流去地方上指导工作。行省的全称叫“行中书省”,就是移动的中书省。

明朝沿用了行省制度,分省、府、县三级。但明朝废除了宰相,没有中书省,更没有行中书省。于是,行省改称承宣布政使司,长官叫承宣布政使。全国一共分派十三个布政使司,也就相当于十三个行省。

清朝仍用的行省制,但在明朝之上又有所修改。清朝的总督巡抚不再是临时的,而是固定的常设的职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1
分封制(自己管),到郡县制(选派地方官来管),再到行省制(中央自己管),在制度层面上逐渐加强中央集权。
第2个回答  2019-10-06
汉武帝从朝中选调能臣担任尚书,又命大司马卫青领尚书事,结果尚书就成了决策机构,相府反而靠边站了。大
第3个回答  2019-10-12
明朝沿用了行省制度,分省、府、县三级。但明朝废除了宰相,没有中书省,更没有行中书省。于是,行省改称承宣布政使司,长官叫承宣布政使。全国一共分派十三个布政使司,也就相当于十三个行省。
第4个回答  2019-10-08
郡县制,地方治理然后国家统一管理,相对已经很先进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