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预警——签订合同相对方风险如何规避?

如题所述

企业风险预警:合同相对方风险的识别与规避策略


在商业交易中,甲公司曾面临了一次棘手的经历。当甲公司试图采购低价原材料时,乙公司看似诱人的报价让他们心动。然而,合同签订后,乙公司未能按期履行,调查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乙公司在签约前已负债累累,且是失信被执行人,这在合同法中构成了关键的风险警示信号。


签订合同时,首要的风险控制就是确保合同相对方具备合法资格和履行能力。这涉及到对主体资格、民事行为能力、代理权限以及经营范围的严格审查。例如,自然人作为合同相对方,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代理行为需在法定权限内;法人则需检查其营业执照和经营范围,防止超范围经营导致合同无效。


主体风险审查的三个关键环节


1. 自然人主体
- 《民法典》规定,与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签订合同需谨慎,可能存在合同效力问题。
- 合同相对方的代理行为需确保在合法授权范围内,否则可能导致合同不被追认的风险。


2. 法人主体
- 企业需核实对方营业执照和经营范围,避免与不合法主体合作。
-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超越权限签订的合同,除非得到公司追认,否则可能无效。


3. 非法人主体
- 对非法人单位,需关注其营业执照和所属法人单位的资格,避免与不具备履约能力的主体签订合同。


履约能力的洞察与调查


合同的实质履行取决于相对方的履约能力。企业应进行深入的调查,如财产状况、资信状况和生产经营能力。财产状况通过检查注册资本、负债情况、纳税记录等来评估;资信调查通过法眼平台查询企业的法律风险和信用记录;生产经营能力则通过实地考察和业绩分析来判断。


智能合同管理系统如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的产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合同管理,从起草到执行,有效识别法律风险,生成智能履约计划,为企业转型和合规提供强大支持。


综上,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务必做好详尽的相对方风险评估,确保合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以避免甲公司那样的经济损失。一个完善的合同风险管理策略,是企业稳健经营的坚实保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