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培养模式有哪些

如题所述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培养模式有“渐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模式和“一体两翼”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渐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没有大范围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院校,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

1、对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价值,讲述创新创业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对此项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2、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训平台等场所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实践的场地和配套支持,保证学生们在校期间可以积累真实创新创业的经验,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3、邀请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开展有关创新创业的讲座,对学生们的困惑给予指导与建议,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切实支持,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二、“一体两翼”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针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管理学学生。

这种模式中的“一体”指的是发挥创新创业教学作用的创业学院,“两翼”指的是面上的覆盖和点上的突破,面上的覆盖是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有关创业的活动或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将此项工作逐步的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优化高校创业教育组织培养的途径:

1、注重个性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个性发展和创业品质具有一定的相伴性,无法用数字或者定量衡量来做区分,所以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业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机结合起来。

在充分开展个性教育的基础上,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方式,在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行为上进行教育指导。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并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提升教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鼓励高校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做到自我提升,培养和激发高校教师的创新潜能。同时可以学习一些优秀的经验。并根据现实需要将社会优秀创业人才或者是本校创业成功的学生聘请到学校,成为兼职教师。

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双管齐下,做到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弥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缺口,更可以大大提升全职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优化师资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