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用危机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靠信用卡维持生活的人,最终会如何?

靠信用卡生活的人,最终会面临两种局面:

一:以贷养贷的苟延残喘或逾期后的妻离子散

二:用银行的钱干着自己的事,越来越好

大部分人是第一种,少部分人是第二种

不是凭感觉说出来的数据

是用逻辑推理出来的数据

往下看:

第一种人:不了解产品;用贷款做的事业也不了解;都是听说信用卡很好用,听说股票能挣钱,稀里糊涂就掉进负债坑!

1、对于产品,你自测下这些问题你都能回答上来吗?

广告中利息2块,那是指日利息还是月利息?

信用卡最低还款利息是多少?是怎么计算的?

银行和机构之间有审批鄙视链,你知道吗?

逾期后的利息怎么算你知道吗?

你都能回答上来吗?产品讲完,看看他们怎么花这笔钱的

2、他们陷入债务危机的途径大概是这样的:

身边朋友都在用信用卡,所以我就用了

朋友说这个信用卡下卡,给我个锅

朋友说装个机子,储蓄卡的钱就多了

钱多了,朋友们理财都挣了

我是不是可以创业开个奶茶店,我看着生意不错

哎呀,快还不上了,没事,可以倒卡,很省钱

哎呀,倒不过来了,没事,还有网贷

网贷,也还不上了,朋友呢,散了。。。。。。

这个过程熟悉吗?看看第二种人怎么做的

第二种人:一直都在自己的能力圈中做事,不懂的东西不碰,或者在能力边界点小投入试验。

1、研究过银行各产品利息;申请产品需要的资质;钱花出去,需要盈利多少才能平衡或超出;国家最近的政策怎么样;

2、先学习,研究,仔细考虑后,再决定使用哪种

3、不会赌博

4、不会随大流理财,而是选择了解的或者肯定能超过利息的

5、做企业要有的放矢,需要烧很多钱的项目,看不到盈利的项目,不会用信用卡的钱拼命!

所以我说第二种人少吧,因为这都是精英人物中的精英,有的人看个文章都没有耐心读完,你让他研究产品?独立思考判断?

毕竟记住简单的东西,趋向不动脑子的决定,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是我们人类大脑进化后的自然状态,克服他太难了

所以别再骂银行了,这些后果明明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圈的范围,做了我们不懂的事,还不去学习,被当韭菜割,被骗太正常了。

我们应该要做的是:以后再也不犯这种错误,做决策前要先学会研究,学会独立判断

我知道这个回答又没有迎合众人口味,但是想让大家从错误中得到一些思考,也挺有意义的,至少你可以反思下要不要抓紧时间研究下产品的利息,先还哪个贷款更划算?个性化协商依据的啥规定,我要怎么争取自己的利益,这里都是白花花的钞票啊,还不去做吗?

身边的卡奴真的好像越来越多了,所以觉得真的有必要把信用卡的事情好好说一下。

信用卡是西方银行体系的产物,这个东西流行起来还是在美国,美国人寅吃卯粮已经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了。但是咱老祖宗的祖训“勤俭持家,量入为出“错了吗?其实从疫情这个阶段的情况来看,并没有。

在美国,现在能一下子拿出二百美元的家庭都不是太多,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银行存5000美元,居然整个银行的人出来”参观“他。是的,美国人没有储蓄的习惯,他们就是习惯于今天花明天的钱。那这种信用透支的恶果到底会是什么呢?那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就是从美国人这种消费习惯这儿来的。只要你是美国公民,又有购房需求,那就可以贷给你,如果还不上了不要紧,可以把坏账证券化,由二级市场来买单,然后券商再把这些资产再抵押再融资,本来危机没多大,到后来金融衍生产品过后,这个雪球已经足以压死众生了。所以,美国的这种超前消费观,事实证明是不对的,疫情期间间,为什么中国人可以在家干挺几个月也没问题,为什么美国人就不行?因为,他们连二百美元的现金都没有,而且网络支付还没中国发达,你不让他们去超市里去刷信用卡,他们可不就扎脖儿了么。

反过来看中国的信用卡危机,我说得比较重哈,我称之为”信用卡危机“。因为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个舶来品,就是美国人玩的东西。然后有一阵子,银行几乎每个员工都有任务,去推信用卡,好像基层柜员还能派到二十张的任务,上层就更不用说了,几百张任务也是有的。但这个恶果是什么呢?就是现在中国的年轻一代,他们在经济实力弱的阶段,本来应该好好思考自己的长处以及未来谋生手段的人生转折点,哎,他们居然发现,有信用卡,可以先不用奋斗。然后他们开始用信用卡超前消费,更有甚者开始用信用卡套现。也可能是他们有消费的实际需求,或者就是为了讨女朋友的欢心,他们选择了为自己的消费加杠杆。信用卡账单是要还的,那到时候还不上了怎么办?有些乖孩子就跟父母把实际情况说了,但有的不然。他们选择的是再办更多的信用卡,拆东补西。然后循环杠杆、循环套现。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就是本来没有这么大窟窿的,但到后来,一个人欠几十万的银行卡债。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债务++,最好到信用++。到最后被银行列黑名单,高铁、飞机都坐不了,还限制高消费,这种人生污点,即便最后把卡债还清,也是清洗不掉的。

回到问答本身。这种卡奴最后的结果会如何?我很负责任地告诉提问者和更多的卡奴。这种人的生活是注定要崩掉的,不仅仅是债务++,信用也会++。我非常知道现在这种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因为身边就真实的有这种人的存在。对于这种陷入卡债生活的人,可以说,他们中了一种”金融毒品“,必须得想办法戒掉。首先,得告诉自己的亲友,让他们帮你想办法把卡债还掉,或者如果太多,可以列一个还求救计划,然后去找工作,多打几份工,把卡债还掉。除了把加了杠杆的生活戒掉,你别无选择。

另外,我还要在这告诫一下现在正在用信用卡消费,给自己生活加杠杆的年轻人,千万不要为了眼前的美好生活而毁掉你一生赖以生存的信用。人生还很长,只是追求这些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根本不可能长本事,在二十多岁的年纪里,最应该做的,还是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以后用什么能耐来安身立命,有一些人生的苦,你必须都吃到,然后才有日后的美好生活。没经历过人生的苦,只是想在人生的甜里跳跳跳?那很可能某一次没跳好,万劫不复。我身边也不是没有这种例子,有犯罪的,也有++的。想想你的亲人,然后把”金融毒品“、加杠杆的生活戒掉吧,人生多苦,甜只是转瞬,认清楚生活到底是什么,才能把前面的路走好,走踏实。无论到什么年代,“量入为出”的祖训也都是有用的。

一无所有的小夫妻,靠信用卡套现买房买车,创业快成功了。

我大学舍友,重度信用卡用户,近三十张,总额度百万。他老婆类似,他的六折。

一,他们都是大专学历,农村出身。

工作十年,一直租房到二胎出生。

2016年,房价大涨之前,透支套现,青岛买房上车。

下面是详情

家里四五台POS机,一本手帐,每一笔钱来往,每一张卡透支和还款日期,算计的一天不差,修改账单日之后,最大限度的做到了每张卡都是最长免息期。

当时首付六十万,套现四十几万,后来装修也是套现买车首付也是套现。

现在一年手续费三万左右,够倒腾来倒腾去的,全家有充足的现金流,三年来,欠款额度一直没有增加,两口子收入除了固定开支,就是房贷车贷。

在这压力之上,两人开发各种++,其中她他老婆就在做自媒体,写职场情感类文章,他和临沂老家同学做拼多多农产品电商,截止今年八月份,车贷已经还完。

平均一万块钱每年500块钱的费用,也就是年贷款利息五个点。他的计划是三年内还清信用卡欠款,不用再这么小心翼翼。

每年卖积分也薅点羊毛,兑换各种五花八门的礼品,自用或者社交,各种信用卡优惠,看电影,洗车,奶茶,超市满减,星巴克,开封菜,甚至手机费充值。

每一笔消费支出都精打细算,每周日下午要把卡梳理一遍,两个人五十张信用卡,没有出现过逾期记录,每一家银行合作商户的优惠积分兑换都享受到了。

顺便说一句,他们房贷的办理银行,也是通过办信用卡,了解银行金融利率各种知识,挨家对比才选择了那家等额本息最划算的银行。

三,

以上,关键不在于多少张卡,也不在于多少额度,更不在于薅羊毛,而在于他那心如止水的老婆,那名缜密而细致的女士。

她中专毕业,打工两年,继续深造三年拿了大专文凭,后来工作打算攒钱升本,直到遇到我舍友结婚有了娃,才打消了学历升级之路。

实事求是的说,工作水平也一般般现在收入还不过万,资深员工,深受老板信任,工作时间非常自由。

她的理念和绝大多数山东女人不同,能欠银行的,不欠亲戚朋友,能欠账就不欠人情。人情世故社交往来一码归一码。

她是朋友圈里的信用卡达人,但从不碰股票基金P土皮各种币,她只卖自己了解和看得见的实处的东西,比如青岛的楼房,老公老家的宅基地,汽车,电视,孩子奶粉尿布,学费补课费之类的。

对于贷,息,本,债,币,周期,这几个字眼研究的非常透彻。

我最服的她那句话,大家可以仔细品。

作为一个穷人,我们唯一能换钱的,只有信用,这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信用越好,银行越相信你,给你的额度越高,那么我就研究怎么提信用,升额度。

几年来,从消费流水打造,到各种花式还款,从小额分期,到多笔交易对冲,几年来做的滴水不漏,银行后台系统给他们的信用卡额度节节攀升。

银行推荐的理财,消费贷,备用金,万用金,各种五花八门的高额度,花里胡哨的套餐层出不穷的套路,她一概不理。

没有京东白条,花呗从来不用。

她只相信信用卡。

如何解决信用危机

很简单,先从大人物开始抓起。钱在别人手里,他一毛不拔,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也无可奈何。美对阿的国事是内政,无意也没必要去插手干涉。但信用却是天下大事,天下高于一切国家。规矩:存款还给存户一半的,得到一半信用。存款全部还给存户的,得到所有信用。天下人从此,只能对那些只舍得给一半的大人物半信半疑。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才实现过这个彻底信用,绝对信任。一如刘备托孤给君子诸葛亮,武王托孤给君子周公???~。

信用卡的危机魔咒

银行的脸,说变就变。

曾几何时,信用卡凭借其自身的便捷性、高额度、低利率、广权益,甚至博得了“花呗一代”的青睐,不少人选择“每个月的工资扣除固定房租支出后,储蓄或者投资生息,日常消费就靠信用卡,从中可以赚取微薄的息差”。虽然不多,但对于“1000元的衣服可以买,5元的邮费绝不能忍”的年轻人来说,再少也是钱,说不定就是赚出一杯奶茶的钱,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但是好景不长,信用卡在经历了野蛮扩张期,增量放缓,不良率上升,特别是在经历了2020年一季度疫情的冲击后,一批用户无++常还贷,即便信用卡在各家银行业务中占比很小,银行仍然承压不小。

信用卡似乎不那么香了:银行开始大面积降额限消,积分权益被砍的稀碎,各大投诉网站上用户怨声载道,声称自己的权益受损。那么,银行为何突然变脸?

世界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距今已超过60年;中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是中国银行,1985年推出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在珠海诞生,开启了中国信用卡产业35年的发展历程。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具有信用卡的特点)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6亿张,同比增长8.78%;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3张,同比增长8.36%。

“合计7.46亿张”、“人均0.53张”,单看这两个数据,其实没有多少概念,将时间轴延长至2011年,回顾近10年中国信用卡的发展情况,端倪可见。

可以发现:2011-2014年可以称为信用卡的“疯狂扩张期”,信用卡发卡量平均环比增幅4.31%;2015-2017是信用卡的“刹车降速期”,信用卡发卡量平均环比增幅下降为2.27%;2018-2020Q1信用卡进入“平稳运行期”,信用卡发卡数量平均环比增幅小幅回升至2.74%,整体增幅呈放缓趋势。

其中,2020Q1,信用卡发卡量环比增幅为0.32%,这是自2017Q1以来的最低值,人均持卡量也连续3个季度维持在0.53张的水平止步不前。

所以,在整个2020Q1中,银行卡授信总额增速放缓,逾期半年未偿贷款总额增速、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比双双显著提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信用卡面临的“增速放缓、不良率上升”的窘境。

窘境的出现,有其必然之处。

其中的不可抗因素便是来自于疫情的冲击,导致不少人降薪甚至失业,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来源,还信用卡也自然成了问题,“被动逾期”较往常更为普遍。

除了疫情的影响,还有一个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表示,“通过POS机将信用卡进行套现,整个的资金成本是很低的,在这种情况下,信用卡套现逐渐演成一个‘黑产’。作为信用卡的管理部门,银行信用卡中心其实都是门儿清的,但是初期为了发展,对于‘黑产’都是采取一种默许的态度”。

“先发展,后治理”,信用卡的规模是发展起来了,趁着2020Q1信用卡数据所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银行“变脸”,监管提示

陈嘉宁认为,现阶段,所有银行在信用卡方面已经有足够大的量,对于这种灰色的渠道、流量,需求量没有那么大,便会想办法进行整治,从而收紧风险。另外,银行可能还会承担来自监管的施压。

据广东银保监局官网最新披露的信息,在7月16日和17日,连续2天公布2起针对广发银行信用卡业务违规的处罚,也就是风险控制不到位,广发银行合计领到400万元的罚款,让整个银行业的信用卡业务为之一怔。

监管带头规范信用卡市场,银行们自然不敢怠慢,广发、平安、中信、兴业、浦发、招行、交通纷纷开始加紧风控升级。

首先是限制消费。

即银行根据持卡人的资金状况、还款及逾期情况,调整持卡人信用卡的额度,从源头“掐死”风险发生的可能;对于风险较高的持卡人,银行甚至可以直接关掉其信用卡。

客观来看,银行的这种限制消费的举措,是正常的风控措施。因为信用卡本身就是以持卡人自身的信用为基础,当持卡人信用不佳,使得银行单方面承担风险较大,同时也破坏了持卡人与银行之间的契约,银行是有权利采取适当行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免受侵害的。

所以,当自己的信用卡被突然限制消费的时候,首先看一下自己是否按期还款,是否存在逾期行为。

通过黑猫投诉平台,有用户反馈,“本人是广发信用卡多年的老用户,办理财智金都正常还款,最近一年多信用卡无法分期付款,有商户消费限制,望广发银行能解除限制。”“老用户”、“正常还款”但仍旧被限制消费,甚至信用卡无法进行分期还款。

很多消费者甚至抱怨,信用卡越来越没意思了,变得有些“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果用户反映属实,广发银行的做法实属欠妥,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对少数投机倒把之人固然简单凑效,但无形中却伤害了多数遵纪守法之人。银行需要通过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进行区别对待,切实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还有就是信用卡的积分权益大幅“缩水”。

近期,“发卡先锋”广发、民生、兴业、华夏、中信等股份制银行重拳出击,开始调整信用卡积分累积方式,导致持卡人信用卡积分权益大幅“跳水”。

7月13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宣布调整积分规则;广发信用卡将102.69万户商户列入不累积积分名单;民生信用卡宣布取消拉卡拉等19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累积积分;城商行中,重庆银行刷卡交易积分累积缩水10倍,现在需要用以前10倍的积分,才能兑换同等的商品,积分的性价比骤降。

信用卡“黑产”既可以套取现金,也可以套取积分,用于换购商品,积分在其中扮演了部分“货币”的角色。

限制消费,主要是防止进行信用卡套现,降低损失概率和程度;而砍掉信用卡的积分权益,则是堵住投机者套取积分的路子,双管齐下,市场反应还是很迅速的。

监管除了对部分信用卡业务存在违规的银行进行处罚,也不忘对持卡人进行提示。6月30日,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提醒持卡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适度透支”。

相比银保监会对于银行的处罚,银行对于持卡人的限制,如果持卡消费者能够通过自律,降低信用卡逾期风险,其实是最好的方式;但目前来看,不少持卡人已经形成了不良的用卡习惯,通过外界施压或许更好。

针对信用卡市场上存在的套现行为,通过限制消费与降低权益积分,是否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至少公众从表面来看是“直达病痛”,出问题的是持卡人,对其采取限制措施,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平安银行杭州分行总经理吕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吕莹认为,如果要考虑信用卡的合规与严控与否,是要看收单输出端严不严格,目前来看还是比较松的。很多银行还是以外包形式做收单,存在很大风险空间,在包装和对行业选择方面存在很大漏洞。

对于套现这种行为,吕莹表示,银行是不会去人为干涉,都是电脑甄别,已经实现自动流程化。银行采取的措施,限制消费也好,降低权益积分也罢,更多的是给人行银监来看,自己在信用卡风险把控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那么,银行如果想要真正去降低信用卡风险,注意力就不应该仅仅聚焦在持卡人身上,还是要从收单侧机构入手,没有“助纣者”,何来风险。

但这就涉及到银行愿不愿意了。作为一名普通的持卡人,从心底里是希望监管机构和银行能够真正对信用卡市场乱象进行整治,让守规矩的持卡人得到应有的权益,不应该让他们越来越觉得信用卡没有意思了;当他们觉得信用卡没有意思的时候,可能会随时准备抛弃,投奔支付宝的花呗、借呗,微信的微粒贷,京东金融的白条、金条,以及各种物美价廉的消费金融产品。

“现在你不理不睬,以后让你高攀不起”,等到那个时候,银行势必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重获他们的信任。

信用卡的危机魔咒,何时可以真正破除?

因篇幅限制未能将所有内容附上,但感谢多位专业人士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及丰富案例,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平安银行杭州分行总经理吕莹,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

信用卡债务危机,如何解决?

才3000多我欠20W了现在还活者3000多找个信用卡养卡公司一个月给100块他们帮你搞定了

该卡已禁用是什么意思

已经禁用说明使用受限,可能已经被冻结。

很多原因都会导致信用卡被禁用,例如可能存在盗刷或者异常使用状况,或者透支逾期没有还清,还有卡片状态异常、信用卡不支持交易等情况。

【拓展资料】

信用卡(英语:CreditCard),又叫贷记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信用卡一般是长85.60毫米、宽53.98毫米、厚1毫米的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塑料卡片。是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此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其形式是一张正面印有发卡银行名称、有效期、号码、持卡人姓名等内容,背面有磁条、签名条。

信用卡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账单日(英语:BillingDate)时再进行还款。信用卡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贷记卡是指银行发行的、并给予持卡人一定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银行发行的,持卡人按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账户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准贷记卡。所说的信用卡,一般单指贷记卡。

中国信用卡市场依然是中国个人金融服务市场中成长最快的产品线之一,虽然行业经济效益充满挑战,但受规模效益以及消费者支出增长的推动,今后10年间中国信用卡发卡量的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4%左右,盈利状况也将趋向好转,预计到2020年,中国信用卡的累计发卡量将超过8亿张。

信用卡的发明像一把双刃剑,可以解决经济上的暂时危机,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目的是赚钱,一旦超过无息还款的时间,就会收取高额的利息,一般是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

信用卡泛滥带来的危机到底涉及多少?

某些不懂只会靠搜索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难道你不知道就目前工行和招行2个银行各自的贷记卡发行就超过1000万张了,合计超过3000万张了,还不算别的银行呢。

信用卡无罪,有罪的是那些不懂却装懂并且还不断误导别人的人。

年初的时候我存够了3500多人民币打算个消费级的数码相机,本来是一次性就把3500人民币直接支付出去的,但是那个时候苏宁电器有活动,刷招行的卡分期购物,送毛毯和红包(N张商户的抵用券),而我又有招行的卡,就分期买了那个相机。本来如果直接支付的话,什么东西都没送的,我刷卡了,而且还是分期的,还送了东西,何乐不为呢?另外招行的卡在苏宁分3、6期都是免手续费、免利息的。我分了6期,就等于可以分6个月来还这个钱,而不会因此产生别的多余的费用。

然后我就把本来在年初的时候就花掉的3500全部买了“博时精选”,购买的时候这个基金的净值0.9元多,买到了3000多份。打算在每月还款前赎回一点来还款。

分了6期,每期也就付个500多人民币,后来也就没每月赎回基金来还款,就每月从工资里拿出500多来还款。你再去查查,现在博时精选这只基金的净值是多少?2元多了,当初3500买的那3000多份基金,现在价值7000多了。因为刷卡,等于白捡一个相机啊,嘿嘿!

关键嘛,还要看自己,如果自己什么都不会,怎么都不懂,那还是消停点好了。另外买东西之前也要先考虑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要买这个东西,不要把我们自律失调的过错转嫁到信用卡上。

以上!

中国信用卡危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