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村的用途

随着奥运的结束,奥运村之后会用在什么用途?

奥运村的雏形,源自1924年巴黎奥运会,法国人在运动场边为参赛的运动员修造木质结构的住房;奥运村的成型,源自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美国人专门为参赛人员及工作人员修造了宿舍,这一做法被奥林匹克宪章确定下来。

奥运村的正式用途,举世瞩目但时间很短,一般是为奥运会开幕式前2周至闭幕式后3天;而奥运村的以后用途,容易被人忽略但非常重要,毕竟这是一个占地大、投资大、不会因奥运会结束而结束的项目。

北京奥运村前的三个样板:

2004年的雅典奥运村,当地政府将其定位为经济适用房,耗资3.97亿美元建成,奥运会后出售给低收入阶层,大约2500个家庭有机会住进这些“模范房”。

2000年的悉尼奥运村,当地政府将其定位为面向社会多阶层的住宅区。耗资达5.9亿澳元(3.4亿美元),筹办方在设计时,就将许多以往宾馆的样式,改为单体别墅样式,有利于商业运作,建成后就直接卖房。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村,当地政府借用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学生宿舍作为奥运村。奥运期间正值学生放假,只对学生宿舍进行适当改造,奥运会后又将宿舍归还给学校。

以上倒序的三个样板说明,“引进”“接轨”都是可以有选择的,目前选择权一般都掌握在出国转悠几次的专家手中。北京奥运村,选择了悉尼奥运村模式,略有差异的是被定位为高档的住宅楼销售。

相信人们会对悉尼奥运村“一卖了之”运作过程感兴趣。

当年悉尼趁举办奥运会大兴土木,房价不断推高,吸引了蜂拥而来的投资者。奥运会结束后,过度透支的楼市疲软,房价持续下跌,其中奥运村的房子跌幅,大于其他城区的房子。

去年,有人在考察悉尼奥运村后如此描述:

奥运会后大部分场馆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产。只有一个馆作为体育设施开放,其余的场馆或租给电讯公司,或完全封闭,为了节约维修费用,一些场馆中的空调、起降设施等都拆除了。像奥运场馆旁的NOVOTEL、IBIS等高档酒店的空置率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奥运村所在地区偏僻,周围多是些汽车销售行和修理行,生活不很方便。该区域主要的交通只有几条,上下班都成问题,所以,许多人不愿在这里居住,出租房屋也变得非常困难,因而造成房价的下跌。

北京奥运村师承与悉尼奥运村,不过两个城市定位和人口密度显然不同,其结局未必会简单重复。

如果还有兴趣,再对包括北京奥运村在内的四个奥运村进一步归纳,可以看出,它们分为偏公益倾向和偏商业倾向的两种类型。

毫无疑问,亚特兰大与雅典的奥运村,明显属于带有公益倾向的类型,当年有人曾抱怨称为最马虎和最简陋的奥运村,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一个超级大国和一个文明故国的形象。

奥运村的房子也是房子,房子是用来住人的。奥运村可以用当代最新科技倾力装点,但随着时间推移会成为“过眼烟云”,因为科技总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而奥运村用来住人的最基本功能,如何协调短客(运动员)与长客(长期拥有者)关系,如何平衡商业性与公益性关系,归结到一点,如何有效“再利用”资源,这才是关键。

在这场“赛事”中,亚特兰大与雅典的奥运村直奔主题、别具创意,充分向世人展示了可持续发展的技巧。没有人会授予他们“冠亚军”,但有人会感知,强大起来和传承下去的力量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25
举行其他的体育赛事吧…但我觉得奥运过了,奥运村应该就失去价值了.也许会成为一种装饰…也许会改造成饭店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