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创始人是谁?

有图最好

金文,亦称铭文或钟鼎文,乃铸或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承接甲骨文而起。初始于商末,盛于西周,记录的内容与当时社会,尤其是王公贵族的活动息息相关,多为祀典、赐命、征伐、围猎及契约之事。大部分人以周宣王在位时期铸造的毛公鼎金文(又称西周金文)为代表,毛公鼎铭文共三十二行,四百九十七字[2]。西周以降,金文被普遍地使用,而用途则无甚改变[3]。据统计,其文约有三千零五字,可辨识者,计有一千八百零四字,比甲骨文略多。由于商周盛行青铜器,而青铜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因其刻于金器、大钟上故称之金文,亦因而得“钟鼎文”之名。殷周金文被铸在青铜器的内侧,但是怎样在铸模上刻印上金文仍然未能确定。根据在工场遗址所发现的大量模具所推断,青铜器的制造方法如下:利用粘土做一个与制成品大小相若的土胚(模型)。 另外再用粘土包裹着模型,待干透后切开外层的粘土,作为外模。 将模型削去外层,作为内模。 在内模刻上图案文字。 组合起外模和内模,并在之间放入铜片作为间隔空隙以待注入铜液。 将已溶化的铜注入。 将模冷却打破,取出青铜器。 File:毛公鼎.jpg 毛公鼎内之铭文是凹下的 但是,怎样在内模上加上文字图案等,仍然是一个谜。由于在青铜器内侧的金文是凹入去的,因此在内模上的文字应该是凸出来的。加上这些凸出来文字的技法,有各种不同的假设:将溶成泥状的粘土,逐渐贴上。
此为清朝金石学权威阮元提出的假设,但没有实证实验 在内模贴上薄粘土,再削去多余部份。
这是民国以前被提出的假设。工序中必然会在内模上造成痕迹,而青铜器上亦必然有之,然实际上并没有。 先在木片或龟甲上刻上文字,用粘土填满后,再将粘土移印至内模上。
经实验证明这个方法可行,但是没有发现相关的物证,因此仍只可当作假设。 概论:除甲骨文外,在殷代的一种重要文字是金文。它的名称也是由书刻的原料而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08
金文创造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