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如题所述

【佳作例析】 民族的根 鄞州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5)班 夏铮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从古至今,多少人赞誉过草。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它的柔弱却又坚韧的身姿,在多少诗人的口中吟唱,在多少画家的笔下摇曳。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关注到根。 根与草,是紧密相连的。无根何来健康美丽的草?沙漠里的仙人掌,必须要有强大发达的根系,才能从干涸的沙土中吮取一点水份。热带两林中的小草,必须有健壮的根,才能在这片茂密的土地中(“中”改为“上”)扎根存活。 我们的民族,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别的民族还只会吃生肉(改为“还处于茹毛饮血”)时,我们的祖先已会钻木取火;在别的民族只会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改为“飘”)荡时,我们的祖先已经使用罗盘针……我们有过骄傲的历史,成就了我们骄傲的骨气(“骨气”应改为“底气”)。正是由于这份强大的内在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最终仍旧没有被打垮。因为我们有壮美的根系!(末一句有些突兀,前面可加“我们民族裸露在地表的草惨遭蹂躏,但生机犹在,”) 没有人能否认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只是这个民族根中滋生出来的一棵小草。如同一片广阔的草原,我们民族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点数清楚的。只是,(在近、现代)有一把火曾经在这片草原上熊熊燃烧,差点烧遍整个草原。所幸的是,这场火并没有烧掉深埋在地下的根!不久,中华民族又站起来了。 强悍的民族可以依靠弓箭炮火来夺取利益,文明的民族靠民族精神来撑起民族生存的天空。是的,或许有人会对现在中国国民的素质产生疑问。但是,又有谁能否认深深扎根于我们思想中的传统文化的作用呢?这是我们的先祖一点一滴地用一次次的经验所累积下来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得以维系和发展的精神之根。正是有了这样的民族之根,才会有我们眼下百花争艳、万马奔腾的发展盛世,才会有科学家、文学家的不断涌现,才会有一个古老民族重新崛起的奇迹的诞生。 民族精神与国家的繁荣稳定正像根与叶的关系。汉武帝倡导“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卫青、霍去病率领的汉朝军队把匈奴赶出了亚洲;日本明治天皇力主维新,“脱亚入欧”,日本最终成为亚洲第一个完成近代化进程的国家。只有拥有强壮的根系,才能长出健康美丽的草。我们要不断提升素质,传承光大民族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句话可以分两层理解:一是“水土”赋予“人”生命,供给养料;二是“人”被“水土”烙上特定的个性的印记,有了独特的生命内涵。 因此也就有了大千世界,因此每移动一寸“水土”,便会有新的遇见。 读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骆驼》,有些触动。那只被误认为是一块毛姜的北中国骆驼形容黯淡,被硬生生地牵去台北动物园承受身体上的与心理上的不快与折磨。这与其北方“沙漠之舟”的形象如何联系起来? 骆驼的憔悴缘于南方的气候太过湿热,不同于北方荒漠的干燥。不同的水土养育不同的生命。水土无所谓好与坏,对生命而言,只有适与不适。向来是适者存,不适者死亡。荒漠就是骆驼舍不掉的水土,是它舍不掉的情结舍不掉的根。它是荒漠上长出来的草,其展现风采的舞台就在荒漠。 也许是共鸣。梁实秋先生从背井离乡的骆驼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被迫离乡的自己,看到了郁郁不畅的自己。而这都是因为一个舍不掉的情结,一种独一无二的归属感的诉求:无根的游走只能使客子黯然神伤。 由此观之,故乡情结是与生俱来的。这故乡,对我们来说,可视作我们生长的根。而对于全体人类来说,系着生命之源的根,我以为应是大自然,一方更为辽阔的水土。 当人们利用闲暇,徜徉于山林湖沼,常常会由衷赞叹自然万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叹自然景观的阴柔美和崇高美,惊叹自然界鬼斧神工的神韵美。这是一种远离喧嚣后的发现和感悟,使人类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大自然这方“水土”的母性与创造力。 但太多的世人忘了与这方“水土”的亲近。我们仿佛是地面上疯长的草,忘了地下的根的规劝和叮嘱。 也许古人比我们更懂得亲近自己的“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恋恋不舍的“旧林”、“故渊”,不单单只是一个家的概念,也不只是相对于朝廷而言的江湖,而是山林掩映的一方“水土”,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根! 世俗红尘让人性扭曲,让人变异。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掩藏了我们赖以立足的根,让人性之光渐渐黯淡,如同枯黄的草。故乡是游子的根,大自然则是人类共同的根。只有投身大自然,让人性之根茁壮成长,我们的生命之草才会分外健壮和绚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8
自己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