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是什么意思?

如题

意思是:只有仁人能以大国的地位侍奉小国,有聪明的人能以 小国的地位侍奉大国。

原文节选:

孟子对曰:“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整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於时保之。”

白话译文:

只有仁人能以大国的地位侍奉小国,所以商汤曾侍奉葛国,文王曾侍奉混夷。只有聪明的人能以 小国的地位侍奉大国,所以周太王曾侍奉獯鬻,勾践曾侍奉吴国。能以大国地位侍奉小国的,是乐於听从天命的人;能以小国地位侍奉大国的,是畏惧天命的人。

乐於听从天命的能安定天下,畏惧天命的能保住他的国家。《诗经》上说:‘畏惧上天的威严,才能得到安定。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梁惠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扩展资料:

《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yīng),又称梁惠王,《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70年即位,在位52年。

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 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当时的徐州在今山东滕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
  【释义】: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份侍奉小国,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分侍奉大国。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翻译】:孟子回答说:“有。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份侍奉小国,所以商汤侍奉葛国,周文王侍奉昆夷。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分侍奉大国,所以周太王侍奉獯鬻,越王勾践侍奉吴王夫差。以大国身分侍奉小国的,是以天命为乐的人;以小国身分侍奉大国的,是敬畏天命的人。以天命为乐的人安定天下,敬畏天命的人安定自己的国家。《诗经》说:‘畏惧上天的威灵,因此才能够安定。’”
  【道理】:“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体现儒家的外交理念,是基于强弱力量对比情况之下小国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的策略,叫做“事大主义”。
第2个回答  2008-08-15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篇:孟子对曰:“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整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於时保之。”

文言翻成白话为: 只有仁人能以大国的地位侍奉小国,所以商汤曾侍奉葛国,文王曾侍奉混夷。只有聪明的人能以 小国的地位侍奉大国,所以周太王曾侍奉獯鬻,勾践曾侍奉吴国。能以大国地位侍奉小国的,是乐於听从天命的人;能以小国地位侍奉大国的,是畏惧天命的人。乐於听从天命的能安定天下,畏惧天命的能保住他的国家。《诗经》上说:‘畏惧上天的威严,才能得到安定。
第3个回答  2008-08-14
只有仁慈的人才能以宽容大事化小,只有聪慧的人才能以智力以小博大。
第4个回答  2008-08-14
我看过的本子和楼上解释的不一样
只有心存仁义,才能居于高地位的时候,依旧尊重下层人
只有智慧的人,才能居于下地位而在位高地位人做事时不出纰漏
引申的解释是,如果是智者以大事小,那可能是有阴谋,比如王莽
反之,就体现不出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