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效率

如题所述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功课,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沉重的“偏离现象”呢?很多教师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四边形章,各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很难掌握、区分,于是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复习题目,由一个特殊四边形怎样逐步过渡到另一个特殊四边形,看谁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逻辑。于是大家都积极参与,认真看书总结。教师把一个一个的题目写成小纸条,以抽签的形式搞一次竞赛,教师列出题目分别是“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一步过渡到菱形?”“已知四边形是菱形,怎样过渡到正方形?”“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过渡到矩形?”于是同学们勇于抽签抢答。教师一条一条小结在黑板上,作为结论性的东西让同学记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于是教师给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在判定四边形性质时,应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是否符合“加边”这个已知条件。比如平行四边形开拓转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时就应看其是否符合“加角”这个已知条件,例如“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样学生学习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就不难了。再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教师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类”、“法则类”、“运算类”,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讲座的方式,找出了每个“关口”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中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听得懂、做得来。
  二、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在于学生不能只凭上课听,一味地模仿教师的方法去解题,应该通过实践练习,自主探究与相互配合这一系列手段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数学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是提高复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1、培养学生合理归纳数学知识的能力。
  到九年级第二学期,书本上的知识已基本学完,教师应启发学生去寻找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总结归纳,理成一条线以便学生理清楚,加深记忆。例如,九年级代数“二次函数”这一章的内容,分布面广,分散点多,题型复杂,解法活,我把它分成以下几点内容:(1)三种形式、(2)三个要素:点、轴、配方、(3)三交点:与X轴交点、与Y轴交点、(4)由图象定a、b、c 符号、(5)图象与差别式的关系。
  2、运用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培养解题能力,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要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来积极参与,提高兴趣,题目多变,举一反三,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枯燥乏味,而被深深吸引住,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把他们联系下来的情况进行抽查分析,加以评价,正确加以肯定表扬,鼓励其他学生一起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方法越多越好,提示他们用另外的方法来解能否找到其他的捷径。总结一题有几种证法。几何教学中,几何命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推理,能培养他们严密灵活的逻辑能力,对命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能对深化知识,扩大视野带来好处,提高复习效率。例如进行不同钥匙方法的思考,作一题多解的练习。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教会学生构建数学模式
  数形结合思想,是把几何图形与代数解法有机结合起来,去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时,求Y﹥0,Y﹤0,等问题。利用求出X轴相交点A(X1,0),B(X2,0),利用图形可以知道当X﹥X1 或X﹤X2时,Y﹥0;X1﹤X﹤X2时,Y﹤0,借用图形可以直观的看出了问题的结果了。函数与图形的教学中把这种思想贯穿始终;在解直角三角形时的实际题和图中运用垂直定理求半径,弦长,以及正多边形与圆的相关计算都用到了构建直角三角形的模式;教材中的赵州桥的问题就是典型的例子。
  4、精选例题,培养逆向思维,发展思维能力
  学生的习题训练要求达到准确、规范,练出速度和技巧。教师首先要精选例题,引导练习,重点分析解题的思维以及方法,鼓励用代数几何综合来解题,同一类型变换条件和结论,让他们分清其中的异同,善于从不同的侧面起思考,充分运用类比联想思维,加以比较和鉴别,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会发散出去,使思路灵活。
  二、控制课堂教学量,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九年级复习过程中,只求课堂的全面复习全面到位的做法是片面的,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想把什么都说清楚却什么都没说清楚,想说的问题多,每题的分布时间就少,造成难以入深渗透,我在把每个知识中的难点、重点,易错的知识揭示出来,让学生自己整理,相互讨论,展开联想,发扬各自的探究精神,自己也学会了整节的知识内容。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词逐句地范读,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扑克书习惯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再从难点、易错处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促进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平时,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采取提前布置作业的形式,然后在学生交来的作业中寻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普遍有疑难的地方,然后再讲新课,这样授课就有针对性,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新课后,教师可以出部分选择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可以出综合性较强的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规定时间内看有多少同学能够做出来,或让每一个同学在规定时间出一份试卷,看谁的试卷质量高。
  (2)课本的同一性与发展需要的层次性的关系。现在学生都学同一数学课本(相对一定范围而言),但今后运用数学的层次又不同,这就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数学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