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是什么意思?

如题

打仗时即使杀了对方很多人,自己损伤也不少。

出处:《元史·洪君祥传》:“谚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愿勿费国力,攻夺边城。”

白话译文:谚语说打仗杀别人一万人,自己也要损失三千人,希望别浪费国家的力量,去争夺偏僻边远的城池。

类似的词语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等。

扩展资料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句话是从孙子兵法的谋略篇中引申出来的

意思是:从字面意思来看,是说杀伤了一千个敌人,自己也损失了八百个人。后来引申为,双方犹如狮子斗豹子,两败俱伤。

原句是: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白话译文:

孙子说:所有的用兵方法当中,保全一个完整的、没有被严重破坏的敌国而又使她屈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再采取战争毁灭手段;同理,对于敌国的有生力量军、旅、卒、伍,如果能全部收降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才考虑战争手段攻灭之。

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不用战争手段而降服对手,才是最好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其实就是损人不利己的一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胜七输三,但实际上是俱损矣。
(杀敌一万自损三千,不战而胜方为大胜)
出处:
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杀敌一万自损三千,不战而胜方为大胜)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①□②,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2-24

打仗时即使杀了对方很多人,自己损伤也不少。

出处:《元史·洪君祥传》:“谚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愿勿费国力,攻夺边城。”

白话译文:谚语说打仗杀别人一万人,自己也要损失三千人,希望别浪费国家的力量,去争夺偏僻边远的城池。

类似的词语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等。

扩展资料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句话是从孙子兵法的谋略篇中引申出来的

意思是:从字面意思来看,是说杀伤了一千个敌人,自己也损失了八百个人。后来引申为,双方犹如狮子斗豹子,两败俱伤。

原句是: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白话译文:

孙子说:所有的用兵方法当中,保全一个完整的、没有被严重破坏的敌国而又使她屈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再采取战争毁灭手段;同理,对于敌国的有生力量军、旅、卒、伍,如果能全部收降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才考虑战争手段攻灭之。

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不用战争手段而降服对手,才是最好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第3个回答  2008-08-19
损害别人的人,自己也受害。
第4个回答  2019-01-08
比如杀他国一万人,自己最少死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