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伤风的问题。。

大概是2年前还是3年前,还是小孩子。当时去姐姐家玩的时候,脚不小心被铁制的东西(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刮到,它有没有生锈就不记得了。伤口满长的,但深不深就不知道了,并且出血了。但因为那时是个孩子,不知道有破伤风这种病,所以,自己就随便止了下血,也没去管它。最近,突然想起,想问问大家,会有事吗?我很担心。帮忙一下吧!
还有,忘记问了,多深的伤口算深?大概要多长?(能给出个大概数字吗?)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什么原因引起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有什么症状?
  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通常7 ̄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3.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4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
  4.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一般无高热.

  预防破伤风的方法有:

  1、正确处理伤口.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水,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大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2、注意产妇卫生.

  3、注射预防针.

  4、内服中药.

  并发症:
  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
  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
  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破伤风需要做哪些检查?
  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手术史.
  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3.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4.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
  5.局部型破伤风,肌肉的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破伤风杆菌在伤口的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因.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对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引起肌痉挛;后者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破伤风的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到达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的毒素主要结合在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甙脂上,使其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致α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毒素也能影响交感神经,导致大汗、血压不稳定和心率增速等.所以破伤风是种毒血症.

  如何治疗?1.单间隔离,加强护理,减少刺激,严防交叉感染.
  2.伤口处理,彻底清创,用双氧水或1:1000的高锰酸钾液体冲洗,或湿敷伤口,开放伤口,绝禁缝合.伤口已愈合,一般不需清创.
  3.破伤风抗毒血清的应用:T.A.T10-20万u,或5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静滴.以后每日肌注5000-10000单位,直至症状好转.用前必须皮试,伤口周围也可注射5000-10000u,必要时鞘内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旦白也可应用,免于皮试.
  4.控制、解除肌肉强直性收缩:可用冬眠灵或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安定,杜冷丁等.抽搐严重时可用硫喷妥纳液体静注.
  5.预防性气管切开:有呼吸困难时应用,切开后应加强护理,及时吸痰.
  6.抗生素(头孢唑啉钠)的应用.
  7.全身支持疗法.

  补充: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之中,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创伤时其可污染深部组织,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所有造成伤口感染的细菌都是侵入组织引起局部变化和全身中毒.但破伤风杆菌与其他病原菌不同,无论菌体或其产生的外毒素,在伤口均不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其是通过分泌出和扩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导致发病.其产生的外毒素有痉挛毒素,毒力强,对神经有特别的亲和力,经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脑干等处,与中间联络细胞的突触相结合,而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导介质.运动神经元失去中枢的抑制,兴奋性增强,从而出现肌肉紧张性痉挛.

  补充2: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破伤风杆菌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外毒素,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对神经有特别亲和力,所引起全身横纹肌群的紧张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后者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 ̄10日,亦有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 ̄30日,甚至数月,也有数年之久,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后7日左右发病.一般地说,潜伏期或前驱症状持续时间越短,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病人先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头晕、头痛、嚼肌紧张致胀、烦躁不安,随后出现典型的肌肉强烈收缩,以后顺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4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严重时往往危及生命.本病关键在于预防及正确的处理伤口,往往可避免破伤风.

  临床表现
  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通常7 ̄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3.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4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4.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一般无高热.

  诊断依据
  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手术史.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3.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4.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5.局部型破伤风,肌肉的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破伤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发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3.其他.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治疗原则
  1.单间隔离,加强护理,减少刺激,严防交叉感染.2.伤口处理,彻底清创,用双氧水或1:1000的高锰酸钾液体冲洗,或湿敷伤口,开放伤口,绝禁缝合.伤口已愈合,一般不需清创.3.破伤风抗毒血清的应用:T.A.T10 ̄20万u,或5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1000ml静滴.以后每日肌注5000 ̄10000单位,直至症状好转.用前必须皮试,伤口周围也可注射5000 ̄10000u,必要时鞘内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旦白也可应用,免于皮试.4.控制、解除肌肉强直性收缩:可用冬眠灵或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安定,杜冷丁等.抽搐严重时可用硫喷妥纳液体静注.5.预防性气管切开:有呼吸困难时应用,切开后应加强护理,及时吸痰.6.抗生素的应用.7.全身支援疗法.

  用药原则
  “A”项TAT的应用为主,辅加“B”项抗生素和“C”项药物,加强支援治疗.燥动不安病人给予“B项中必要的镇静药等.

  辅助检查
  破伤风仅需按照检查框限“A”即可.

  疗效评价
  1.治愈:全身症状及抽搐消失,无并发症.2.好转:全身症状及抽搐基本控制,出现并发症者.3.未愈:全身症状及抽搐仍存在.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0
第2个回答  2008-08-17
没事 不用担心 要出事情2年前就出了 过了那么久 不过你点还是很高呀
第3个回答  2008-08-17
没事!不要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