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病理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中国植物病理学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纪初。1910年京师大学堂农科聘日本人三宅市郎(M.Miyake)讲授植物病理学;1916年邹秉文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植物病理学回国,被聘为金陵大学农科植物病理学教授;1918年,南京东南大学农科开设植物病理学课程,1923年成立植物病虫害系,下设昆虫学与植物病理学课,植物病害由戴芳澜教授主持;1924年金陵大学农科聘博德(R.H.Porter)来华在植物系中建立植物病理学组。在1931年后,国内各大学如浙江大学、岭南大学等以及各农事试验场,几乎都有植物病理学课或研究室,从事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1949年,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晋冀鲁豫边区的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设植物病理学系。进入50年代及以后,各省市也先后建立农学院,设植物保护系或专业。有些省市和自治区,还有农业专科学校或中等农校,也设有植物保护专业或讲授有关植物病理学课程。此外,成人教育学院也设有植物保护专业或有关课程,以提高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干部的业务水平。至90年代初,中国各省和自治区,都有一所或二所农业大学或农学院,大都设有植物保护专业,有的还建立了植物病理学系。除授予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生外,许多院校招收授予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部分院校还招收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中高级植物病理学人材(见中国植物病理学教育)。

植物病理学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民国初年开始派谴学生赴欧、美、日,主要是学习和引进国外当时较先进技术。先后派出的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近代植物病理学的建设起了开创性作用。1950年以后,大批留学生赴当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回国后大都已成为专业技术骨干。1952年和1953年,中央农业部参加第六、七两届社会主义国家植物检疫和植物保护会议。1956年第八届社会主义国家国际植物检疫及植物保护会议在北京举行。1958年和1960年中国派员分别参加第九届和第十届社会主义国家国际植检植保会议。1979年以后随着改革和开放,又有大批学生和访问学者去欧、美、日、新、澳等国学习和工作,或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学术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开展。随着中国植物病理学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学术团体和专业组织的建立,国际的合作和交流更加频繁。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全国植物保护总站、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以及从事植物病理学工作的单位,聘请国外学者来华短期或长期讲学,中国植物病理工作者也参加了国际专题协作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如:从1989年9月~1991年12月,由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出资建立的亚太地区柑橘黄龙病防治项目,有中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五国参加,开展了柑橘黄龙病病原、监测技术和综合治理试验研究。从1989年开始中国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主持的南亚及东南亚水稻病虫综合防治项目,中国有九个省的部分县参加了这个项目,促进了中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1987年5~6月,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和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在北京共同举办了《植物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培训班,邀请北美和欧洲的六名植物病理学家来华讲授植物病害流行学、抗病育种和病害综合治理的课程,中国植物病理学专家参加授课和学术交流。1989年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还有美、日、英等15个国家、地区的专家教授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官员。1989年9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邀请国内外60多名植物病理学家在北京举办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会,交流了各国植物病理学研究方面的成果。1989年1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植保委员会吸收中国为正式成员国,并于1991年派员出席第17届会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